第八章 台城保卫战(第5/7页)
家奴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你朱异五十年得不到的东西,我一天就到手了,怎么样,服不服?这就是革命。这就是革命的效果。自从商汤和周武王发明了革命,革命经久不息,这就是魅力所在。
家奴的话刺激了朱异,更刺激了城中的奴隶们。三天之内,奴隶从台城逃跑投降者数以千计,这些人无一例外变成侯景的敢死队。
侯景兵员激增,后勤保障发生困难。叛军没有根据地,人多粮少,坐吃山空。石头城常平仓的大米很快吃得净光。人吃不上饭,什么纪律都不管用。侯景一声令下,抢。叛军抢米抢人,强迫老百姓挑土筑山,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一律干活。
城外筑土山,城里也筑土山。打起仗来没什么贵贱之分,也不分什么有钱人和穷人,除了皇帝和太子,所有人的都要参加劳动。太子萧纲也没闲着,捧着装满金钱的银马鞍四处给将士们发工资,发奖金,许诺战后的福利。这一轮土山对攻战,台城占优,因为城里人不仅建起土山,又在高高的土山之上竖起四丈高的高楼。双方各据土山对射,箭雨昼夜不歇。萧纲不愧文人墨客,高楼起名“芙蓉楼”,高楼和土山之上的二千敢死甲兵叫称“僧腾客”。芙蓉楼可以理解,高楼用彩帛包裹,色彩斑斓。啥叫“僧腾客”,琢磨不透。假若萧纲还活着,肯定会有战地记者做专访。可惜,离我们年代太久远,而我们的穿越只能停留在纸和屏幕上。
与叛军坚固的土山相比,城内土山属于豆腐渣工程。可能因为皇宫地方狭窄,土量少,大家偷工减料,根基不敦实。再者,城中达官显贵居多,从没干过活,难以保证质量。一夜大雨,城内土山崩塌,芙蓉楼及僧腾客统统压在泥水里。
让侯景看笑话了。看笑话不妨事,叛军趁机发动进攻。敌人爬上土山,凭借土山的高度向城里放绳索,士兵们借助绳子滑向城内。梁军奋起抵抗,无奈叛军越聚越多。关键时刻羊老虎现身,指挥士兵们投掷火炬和燃烧的柴火,纵火形成火墙。城里的人们迅速筑起一道新的城墙将叛军隔到城外。
攻防战异常艰苦,朱异仍然幻想击退敌人,不听羊老虎劝告,派出一千多人的敢死队出城突击。敢死队刚过吊桥就往回跑,吊桥狭窄,士兵们互相争抢、挤踏,落水者不计其数,出去一千,回来二百。城上的人们气急败坏叹息,又让侯景笑话一回。观此情况,羊老虎又气又急,生病了,带病坚持上了一个月的班,再也坚持不下去,带着忧虑离开人世间。
城里数万军民恐惧地注视着羊老虎离去,羊侃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建康城的保护神,羊侃走了,谁来保护他们呢?
有个人叫范桃棒
城里人不是没有机会,机会被太子萧纲错过了。
侯景喜欢有本事的人,惺惺惜惺惺。叛军向建康进兵时抓获陈昕。想当年,陈昕的父亲陈庆之孤军入洛阳,侯景只是尔朱荣帐下一名小将,仰慕地崇拜“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纵横中原的传奇名将。后来有幸与白袍将军一战,结果侯景大败,终于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今遇到明星的儿子,自然欢喜得紧。侯景与陈昕开怀畅饮,希望陈昕将白袍队再组织起来,只不过白袍军为他服务。陈昕哪里肯听,喝喝酒,扯扯皮,吹吹牛,可以陪你,组织人手替你卖命,不干。
酒喝了,菜吃了,事没办成,侯景这一顿酒席请得冤枉。侯景心道,我不是冤大头,不答应条件不给你自由。
自由,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的。陈昕明白这个道理。
负责看管陈昕的人叫做范桃棒,侯景手下的大将,有五百人。北方人敬重好汉,尤其像陈庆之那种光芒四射的英雄,陈庆之的神话传遍大江南北。范桃棒非常想知道白袍军的战绩和故事。恰好陈昕对那段历史了如指掌,他是亲身经历者,虽然中途生病回到江南,但除陈庆之外,他是唯一的当事人。
陈昕给范桃棒讲故事,讲白袍队的故事。讲来讲去,两人成了朋友。干大事必须像我父亲那样,勇猛无畏,七千人对战三十余万人,四个多月的时间攻下三十二座城池,打赢四十七场战役,攻入大魏国都。瞧瞧侯王,过淮河时多少人,八百人,包括你在内,一寸土地都没有。现在呢?拥有数万大军,眼见大梁国都到手。这才是英雄好汉。再看看你,不觉得活得很窝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