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瞧这一家子(第7/9页)

如果继续由萧衍掌握全局,尚有击败侯景翻盘的机会。换成萧纲,一点机会都没有。

写写淫诗艳曲,一百个侯景不如一个萧纲。用兵打仗,一百个萧纲不如一个侯景。萧纲对叛军的情况一无所知,而侯景对建康城中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仅仅因为有萧正德,谋士徐思玉孤身进入建康城打探消息。此时入敌营九死一生,徐思玉敢来。徐思玉欺骗城中人,说他背叛侯景投降朝廷请求面见皇帝。有人怀疑徐思玉是刺客,朱异一口否定:“徐思玉岂是刺客!”徐思玉当然不是刺客,也不是叛徒,而是密探。他身上带有一份能保证自己有来有回的文告,那是一份侯景起兵的文告,文告宣称侯景起兵只为清君侧,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谁是奸臣?朱异。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敢来,我们岂能不去,朝廷使者来到侯景的营盘。当使者责问侯景起兵原因时,侯景大言不惭地对使者道:“做皇帝。”一边的王伟嘿嘿解释道:“朱异乱国,侯王除奸臣而来。”

清君侧,古老的欺骗手段,掩耳盗铃而已,没有一个忠臣会用武力清君侧。

攻城战一触即发,对比双方实力,各有所长。侯景的长处在于将领,军队的各级军官均为百战之将。萧纲的最大优势在于军队,建康人口据《太平寰宇记》载,城中二十八万余户。按每户四人计,已过百万。一百万人中能拿起武器作战的男人少说也有十万之众。但是,没有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建康城太平近五十年,优秀贵族子弟大多在边镇为将,剩下来的只是些涂脂抹粉的小男人。这些人一生不会骑马,没见过兵器、铠甲。写写诗、泡泡妞那是可以的,指挥军队打仗,冲锋向前,拼刺刀见红,开肠破肚,实在勉为其难。故而王伟笑话建康城中的人:“城中非无菜,但无酱耳!”

建康城中有没有将领呢?只有一位,从北方来的羊老虎羊侃。好在太子萧纲意识到这个问题,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羊侃。

太子萧纲有城池,有粮食,有援军,有补给。侯景没有。侯景渡江时,《南史》和《资治通鉴》记载马数百匹,兵八千人。按《梁书》记载,马数百匹,兵千人。即使《梁书》记载有误,侯景兵力也不足一万,要粮食没粮食,要补给没补给,要援军没援军,处于大大劣势。然而,侯景一仗改变了这个局面。

奇袭建康

侯景奇袭建康。奇袭战讲究出其不意。叛军渡过长江,战略目标暴露。

南京城素有“龙蟠虎踞”之称,自古形胜之地,地势雄伟险峻。滚滚长江由西南北上折而向东,沿江丘陵起伏;北依鸡笼山、覆舟山、玄武湖;东濒青溪;秦淮河穿过城南。因山峰和江河之险,梁都建康延续东晋南朝传统,无外郭城墙,由几座城池结合山川构成。西面的石头城和西州城;北面的白下城;东面的东府城;南面有丹阳郡城,呈众星捧月般护卫着内城,内城中心即皇宫所在地-台城。

建康易守难攻,城中粮食物资充足。侯景只能寄希望于快,速战速决。叛军推进速度极其迅速,十月二十二日渡江,二十四日抵达秦淮河。

侯景能从长江边兵不血刃一口气杀到秦淮河,在于防守建康南大门丹阳城的萧正德故意放水。萧衍与太子萧纲直到此时仍未意识到朝中有内奸,竟将防守内城宣阳门的重任交给故意败退下来的萧正德。丹阳郡城丢失,叛军直接面对秦淮河。

庾信负责秦淮河防务。庾信是南北朝的大文学家,极负盛名的《哀江南赋》即出自此人的手笔。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庾信须感谢侯景。侯景之乱改变庾信的一生,使他写出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此之前,他是个情色文学作家,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再怎么说,情色文学受正统文学的排斥,红楼梦都曾被道学家们贬为“淫书”。侯景乱梁,庾信才会来到长安。人生历练、失败之痛、思乡之苦、悲国之愤激发潜能。西魏、北周、隋均尊庾信为文坛一代“宗师”。庾信的“怨歌行”即他个人命运的真实写照: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