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绝代双雄斗北方(第9/13页)
杀不死敌人,敌人要杀死你。第二日,宇文泰集合部队摆开阵式与高欢再战。上一次夜袭邙山,宇文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次有备而来。双方大战,宇文泰中军和右军联合击溃高欢的中军,杀得高欢落马。随从将马匹让给高欢,步骑七人仓皇逃命。昨天的一幕戏剧性轮到高欢。降兵向宇文泰汇报高欢所在的具体方位,贺拔胜率三千精锐战士追上来。高欢七人中不乏好汉,都督尉兴庆临危不变色,大声道:“大王快跑,我来断后。”高欢道:“你一个人成吗?”尉兴庆傲然道:“我腰间有一百支箭,足杀一百个敌人!”高欢鼓励道:“如果我逃得劫难,任命你为刺史,你若不幸战死,给你的儿子。”尉兴庆心知必死,大声道:“儿子年龄还小,您任命我兄长吧!”
高欢逃走,尉兴庆箭尽身亡,为高欢逃亡赢得一段宝贵的时间。贺拔胜带十三骑疾风般追到。贺拔胜识得高欢,跃马挺长矛阵风般卷到,大吼道:“贺六浑,贺拔破胡杀你来啦!”矛尖堪堪触及高欢的身体。高欢惊得心胆俱裂,几乎背过气去。危急关头,跟随高欢逃跑的将领刘洪微回身弯弓射击,射中两名骑兵。小将段韶一箭射倒贺拔胜的战马。等到贺拔胜的备用马赶到,高欢逃之夭夭。贺拔胜叹息道:“今天没带弓箭,天意啊!”他是北魏国著名的神射手,竟然不带弓箭,能不是天意吗?不过,贺拔胜闯祸了,留在东魏国的儿子们被高欢一个不剩全部杀掉。
宇文泰的中军和右军取得胜利,左军却失利。东魏军重新赢回战争主动权,又一次发起攻击。西魏军战败,宇文泰下令借着日暮黄昏撤军。东魏军追击,独孤信和于谨所部被东魏军冲垮,甩在身后。两人收拢败兵,重新投入战斗,从后面袭击敌军。天色已黑,东魏军摸不准敌情,不敢再追击,西魏各支军队才安全退回关中。
部将封子绘劝高欢追击西魏军,一鼓作气拿下关中,“当年曹操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致使天下三分,后悔不及,大王不能重蹈曹公覆辙。”高欢点头称是,鲜卑军官们不想继续打下去。他们从战术上考虑:“如今春季,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谋士陈元康力主追击,“两雄相斗,已经好几年了,我们有幸取得大胜,这是大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高欢仍有疑惑:“如果遇伏兵怎么办?”陈元康道:“大王上次沙苑兵败,敌人尚且没有伏兵,何况敌人惨败,疲于奔命,能有什么深谋远虑?今若弃而不追,必为后患。”高欢没有同意,东魏统一北方的最后机会失掉了。
高仲密叛逃引发的东西魏第四次大会战-邙山之战,东魏军大获全胜。邙山会战的胜利坚定高欢肃贪决心,组织起廉政小组,高澄拜大将军,崔暹接任御史中尉,宋游道任尚书左丞。高澄兴高采烈地说:“卿一人处南台,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高澄赋予崔暹极大的权力,来制裁鲜卑勋贵的贪赃枉法行为。
廉政风暴席卷邺城,掌权的四贵“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首当其冲,四人仗着是高欢的老朋友、老战友贪婪骄横,非法专恣。高澄狠狠刹了刹他们的威风。孙腾态度不够恭敬,高澄派人拉下座位,用刀环击打。高欢二公子高洋尊称高隆之“叔父”被高澄当场责骂。高欢听到老朋友、老战友的诉苦后叹息道:“儿子大啦不中管,诸公该避就避一下吧。”高欢的话清楚表明支持态度。
司马子如、孙腾、高隆之、侯景、元羡等重臣无不受到崔暹和宋游道的弹劾。元羡、元坦、尔朱浑元等人免官,司马子如下狱,其他大小官员撤职的撤职,砍头的砍头,邺城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司马子如狱中一夜白了头,最后高欢出面讲情,才逃脱牢狱之灾。高氏父子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玩满朝大臣于股掌。肃贪一方面整顿朝纲、赢得民心,一方面打击勋功集团、强化高氏家族权威。高澄做得不错。可高澄“志在峻法,急于御下”,得罪太多的人。拥兵十万,专制河南的地方军阀侯景向司马子如扬言道:“高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我没法子和这种人共事。高欢死后侯景果然造反,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澄逼反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