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黑獭定关中(第5/12页)
南北朝乱设州郡,州比较多,反正北魏不给公务员发工资,多些人少些人无所谓。即使这样,二十州几乎涵盖关中全境,贺拔岳成为仅次于高欢的大诸侯。
宇文泰继续给贺拔岳出主意:“关中群雄割据,河朔地区费也头部落控弦一万,夏州斛拔弥俄突精兵三千,灵州曹泥、河西纥豆陵伊利各自拥兵自保。您虽然是名义上的关中统帅,可他们不服从。既然皇帝赋予您职务,您就去抢地盘,咱们军队北上平凉,宣扬皇帝旨意,谁不从剿灭谁,关中可定。”
贺拔岳依计而行。斛拔弥俄突、纥豆陵伊利及费也头首领万俟受洛干、铁勒部落首领斛律沙门纷纷表示愿意服从贺拔大都督指挥。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同会平凉,受贺拔岳节度,唯独灵州刺史曹泥不到。
贺拔岳既然举旗反对高欢,必须防范高欢军队进攻。如果高欢从北方进兵,必经夏州,统万城是夏州重镇,就是匈奴夏国那座永不陷落、一统万年的国都。派谁去守呢?
宇文泰想去,可不便表态,私底下做好同事们的工作。贺拔岳问时,众将一致推荐宇文泰。
贺拔岳犹豫不决,一则离不开宇文泰出谋划策,另一则统万城什么地方,匈奴人曾经的王都。一年来,贺拔岳见识到宇文泰的智谋与胆识,文武双全的虎将,这种人去虎踞龙盘之处,可真是如鱼得水,如龙入海,谁能驾驭得了。但是,非宇文泰不足以震慑鄂尔多斯高原及漠南大大小小的部落,不足以抵挡高欢进攻。权衡再三,贺拔岳放人了,表奏宇文泰夏州刺史,镇守统万城。
关中一系列的变动逃不过高欢的眼睛。谋士翟嵩献反间计,离间关中将帅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的关系。高欢派翟嵩去秦州,侯景去纥豆陵部落劝降。秦州刺史侯莫陈悦热情款待翟嵩;高欢和尔朱兆曾经联兵杀死纥豆陵首领步蕃,继位头领伊利拒绝服从高欢。
高欢亲率人马征讨纥豆陵,生擒伊利,迁纥豆陵部落于河东。贺拔岳见高欢动兵,立刻调动兵马讨伐曹泥,派赵贵到夏州约宇文泰共同出兵。贺拔岳万万不曾料到,宇文泰不听话了。
赵贵回到平凉,带回宇文泰的答复:“灵州塞上边城,孤悬境外,曹泥成不了气候,不足为忧。秦州刺史侯莫陈悦督陇右数州,为人贪婪不讲信义,才是心腹之患,应该先杀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和贺拔岳同为尔朱荣帐下大将,一同辅佐尔朱天光征战关中,平关中功劳二人对等。贺拔岳有武川军,侯莫陈悦有一支忠于他的军队,陇右数州划归名下。按照一山不容二虎的定律,贺拔岳欲称霸关中,侯莫陈悦是最大的敌人。两人虽亲如兄弟,但王霸只能有一人。可贺拔岳到现在没绕过一个弯,那就是对自己的定位。
短短一年,他从副将变成主帅,经短短一月,他又从一州刺史变成关中地区的主管。胸怀大志的人会应付自如,正是梦寐以求的结果。可是,贺拔岳无此大志,这一切都是宇文泰强加给的,贺拔岳尚未完全适应角色。宇文泰策划得有条不紊,因为宇文泰才想做关中真正的主人。
贺拔岳很生气,生宇文泰的气,竟然挑拨他和侯莫陈悦兄弟加战友的情义。他认为这是宇文泰的托词,宇文泰不想出兵,不想离开夏州。灵州(今宁夏灵武)在北,离夏州咫尺之遥,宇文泰责无旁贷,势必出兵。而秦州(今甘肃天水)在南,离夏州甚远,宇文泰必定以防御高欢为借口不肯出兵。侯莫陈悦兵力强大,让我与他火拼,宇文泰抱得什么心思?
贺拔岳想试探一下侯莫陈悦,派人邀请侯莫陈悦出兵攻打灵州。结果,侯莫陈悦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高平(今宁夏固原)。贺拔岳又让侯莫陈悦打前锋,侯莫陈悦再次欣然领命。贺拔岳很感动,戒心全无,这才是亲兄弟。哪一个将官不爱惜士兵,肯为别人牺牲将士的人难道不值得信任吗?
贺拔岳为轻信付出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个想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必须冒的风险。社会就像竹竿,你一节节往上爬,别人往下踹,爬得越高跌得越狠,因为越在上面的人心越黑。
贺拔岳死了。他孤身一人进入侯莫陈悦的军帐议事。轻信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越是好朋友这把刀越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