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契胡枭雄尔朱荣(第5/13页)

尔朱荣明知胡太后胡说八道,却也毫无办法。四人又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既然朝廷不肯让我们去洛阳,那么直接攻打葛荣也可以,只要击败葛荣,天下再无人能够阻挡我们。

于是,尔朱荣再一次给朝廷上书,陈述平定河北的战略方针:请柔然国主阿那瑰过居庸关南下从背面攻击;北海王元颢自相州北进从正面进攻;我尔朱荣出井陉、滏口关,从侧翼攻击贼兵。

尔朱荣阐述必胜的道理,葛荣吞并杜洛周的部队人马众多,但他威信未树,部下并非一族,若我三面进攻,可使贼兵立刻分崩离析。为使朝廷安心,尔朱荣特意强调从井陉出兵。

攘外必先安内。胡太后拒绝尔朱荣三面合击起义军的正确战术,听从徐纥建议,派人持铁券离间尔朱荣部下将士。铁券是北魏皇帝赐给臣下不死的诏书,胡太后希望以此分化尔朱荣日益壮大的势力。

难道尔朱荣真比葛荣还要可怕吗?

密诏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北魏国内部直接形成两大势力集团,鲜卑武人与汉化文人集团。尔朱荣是纯正的鲜卑武人,六镇民变提供了绝佳的崛起机会。尔朱荣手握一支强兵,鲜卑武人视他为一颗新星,趋之若鹜。政治上不同路,执政的汉化大贵族当然要压制。尔朱荣还有一个显赫的身份,他是孝明帝元诩的丈人。胡太后不肯放弃手中权力交给皇帝,自然害怕尔朱荣进入朝廷。

此时宫廷斗争进入白热化,胡太后与孝明帝为争权大打出手,皇帝亲信多被胡太后秘密杀害。元诩妃子生下女儿,胡太后竟然诏告天下皇子诞生。胡太后开始为皇帝身后事做准备工作。刚刚19岁的孝明帝日益感受到死亡威胁,普天之下只有尔朱荣才能救自己。

一份密诏送到晋阳,孝明帝诏令尔朱荣率兵入洛阳。时局变化出人意料,郁闷中的尔朱荣喜出望外。

契胡骑兵沿着太行山麓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大将尔朱兆、高欢、贺拔岳领先锋骑兵日夜兼程,向洛阳急驰。尔朱荣的先锋部队特别有意思,契胡兵、怀朔兵和武川兵混编。

先锋军团到达上党,忽然又接到孝明帝一道密诏,勒令回师。尔朱荣迷惑不解,他当然不知道,宫廷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阴谋。

孝明帝做事不密,胡太后知悉调兵消息。迫于压力,孝明帝下达停兵密诏。胡太后并不满足,孝明帝不明不白地死去。朝野流传这位一心向佛的胡太后与情人郑俨把她唯一的亲生儿子毒死。

孝明帝无子,一个月前皇妃潘充华所生的女孩正好用来立为皇帝,朝廷公告天下。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一天之后,胡太后改变主意,下诏书承认潘充华所生为女孩,重新从皇族里挑选出一个三岁小儿元钊为皇帝。胡太后的想法一目了然,不立长君,立幼童便于继续掌握大权。事实证明,胡太后很傻,很天真。

不过几天功夫,尔朱荣接连收到朝廷文件,先是皇帝驾崩;接着宝宝登基;又说宝宝是女孩;最后确定小幼童做皇帝。

尔朱荣勃然大怒,暴跳如雷,这不是耍人吗?耍笑天下人?尔朱荣是当时北魏国最大的愤青。精英们忙着搂钱,穷人们忙着造反,只有他关心国家大事。

尔朱荣义愤填膺,对元天穆道:“主上晏驾,春秋十九,海内犹谓之幼君,如今立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君临天下,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怎么可能!我欲率铁骑赴哀山陵,剪除奸佞,更立长君,怎么样?”

同意,全体通过。大家早已商议重整大魏山河,何况如今胡太后竟然主动制造口实。元天穆赞叹道:“又见伊尹、霍光。”挽国家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才是大英雄本色。

洛阳鲜卑武人向尔朱荣透风,撩得这位愤青怒火万丈。尔朱荣提笔上表,表章措辞极为强硬。大骂执政大臣徐纥、郑俨,直言皇帝被毒,要求入京追查孝明皇帝死因,斥责朝廷把立皇帝当作儿戏,新皇帝不合格,推倒重选。

这一道表章,无疑是一道讨伐胡太后的檄文。轰动洛阳,各种势力集团闻风而动。

最开心莫过于有希望成为皇帝的元魏皇族子弟。因为他们清楚,尔朱荣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足以把他们推上帝位。其次,洛阳鲜卑武人集团。他们压抑了三十多年,终于有人肯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