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六镇大起义(第5/8页)

他和哪家的小姐发生了风流韵事呢?小姐还好,偏偏是夫人,同为皇族的城阳王元徽的妃子于氏。偷王妃,元深不是第一位。北魏国亲王们喜欢这么干,家花不如野花香,老婆总是别人的好。

不管出于爱情也好,原始情欲也罢,和有夫之妇偷情并非好事,被人家老公揭发。元魏宗室一商议,罢了他的官。金子总会发光,六镇兵变让他咸鱼翻身,从两位败军之将手中接过帅鞭。

为与柔然人合击六镇义军,元深统率大军自南向北进军,遭到南北夹击的破六韩拔陵集中兵力将魏军围困在五原。

元深决定战略退却。又是贺拔胜,率两百敢死队开东门打前锋。贺拔胜手执长槊,跃马闯入敌阵,左冲右突,斩杀数百敌兵,逼退义军。魏军大队人马趁机向东撤退,贺拔胜立马横槊,为大军殿后。

魏军节节败退,参军于谨站出来,献出破敌妙计。他的计策是正规军对付杂牌军、朝廷对待强盗惯用的伎俩,拉拢分化,各个击破。

战术大师

于谨是个走大运的人,未来的西魏八柱国大将军之一。之所以走鸿运,因为他善于选择搭档。第一个搭档元深让他成名,第二个搭档宇文泰让他成大业,第三个搭档宇文护让他安享晚年、富贵而终。

于谨鲜卑名巨弥,出身将门,于氏家族成员,红色子弟。

人如何选择职业,从事什么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从个人爱好中可以一窥端倪。于谨喜欢读书,最喜欢读《孙子兵法》。

喜欢《孙子兵法》的人可以做军人,于谨这么想。于谨年青时代不肯做任何事,隐居田园,悠哉悠哉。亲戚朋友怕荒嬉岁月,劝他出来做官。于谨回答颇为洒脱,“小官不爱干,大官要等机遇,我之所以优游无事,靠时间呢!”

我们不能学于谨,他是贵族出身。穷人一天不做事,一天吃不上饭。故而人们论英雄,总喜欢把白手起家者排到前面,像刘备与曹操;刘裕与慕容垂。为了生计,刘皇叔必须卖鞋子织草席,刘寄奴则只能赌两个钱花花。

魏军出塞追击柔然可汗阿那瑰战役,30岁的于谨如愿做了参军。北魏大军出塞三千里没有追到柔然人,唯独于谨不肯放弃,率两千骑兵一路穷追到郁对原,终于发现柔然人。

郁对原具体位置在哪儿不详,毫无疑问应在漠北,离魏国边境三千里之外更远的地方。于谨与柔然人交手,前后十七战,屡战屡胜。孤军深入取得骄人战绩,令人惊讶。

战后于谨驻守边防,其间发生的一则战例可以载入骑兵作战教科书。当时于谨率一百多名轻骑出塞执行侦察任务,突遇铁勒部数千骑兵。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赶紧逃跑,于谨属于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让轻骑们分散开,隐藏丛林之中,再派出一名骑兵手持令旗跑到高地指挥,如同布置军队一样。

忽悠,不要以为一人一骑一杆小旗能吓唬住嗜血的铁勒人。即使你们有军队,我们也有好几千号人,足以一战。铁勒人没有上当,倚仗人多势多,小心翼翼包抄上来。

突然间,两名魏兵骑着一紫一黄两匹战马丛林中跃出,扬尘而去。铁勒人一看,以为是于谨。郁对原之战,于谨在塞外小有名气。不认识你的人,也熟悉你的马儿。铁勒人呼啦一下冲上去,争相追逐。

于谨下令全体出动,猛追敌军。铁勒人背对魏骑,不知身后有多少人马,大吃一惊,玩命跑。眨眼功夫不见踪迹。于谨不伤一兵一卒安全入塞,声威鹊起,奠定了他战术派大师的地位。

元深奉命讨伐六镇叛军,特意把于谨调到身边任参军。于谨告诉元深,叛军不是铁板一块。能拉拢的拉拢,能分化的分化,封官许愿配合金钱攻势,先让他们内部乱起来。

元深采纳了。采纳归采纳,塞外兵荒马乱,野蛮人聚居,诸部之间语言不通,谁去做工作?

学术派大师名不虚传,于谨通外语,精通北方数个民族的语言。什么汉语、鲜卑语、匈奴话、高车话、柔然话……只要有人说话,他都能插上嘴。

搞策反非于谨不可,元深直视他:“将军辛苦一趟。”劝降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巧舌如簧的说客死于敌人的刀下。汉初郦食其天下辩士仍不免油锅之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