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东昏侯(第8/14页)

众将请攻荆州,萧衍侃侃言道:“荆州人本来畏惧襄阳人。唇亡齿寒,难道他们不害怕?我若合荆雍之兵顺流东进,虽韩信、白起再生也无能为力,何况那帮小人。”

众将半信半疑,问道:“刘山阳怎么办?那可是一员虎将。”

萧衍和刘山阳是战友,当然深知其人勇猛善战。萧衍笑了,笑得很暧昧:“如果刘山阳敢入荆州,我能使他的人头飞到襄阳,你们信不信?”

十几天过去了,荆州实际管理者,冠军将军、行荆州事萧颖胄差人送来一个木匣,众人打开看时,正是刘山阳的头颅。众将大惊,问道:“明公如何知道萧颖胄会斩杀刘山阳?”

萧衍轻轻合上匣盖,叹息道:“山阳兄,不是我想杀你,是你想杀我啊!”萧衍手抚几案缓缓站起身,“你们知道刘山阳从京城出发带了什么东西吗?”

“人。大大小小的妓妾,所有的家眷。”张弘策回答道。

“巴西偏远,带家眷本无可厚非。但蜀地贫瘠,难比京城繁华,刘山阳举家西行,是不想再回建康。试想连刘山阳这种有勇无谋的人都知道避祸,何况萧行事(萧颖胄的官号)。”萧衍侃侃而言,继续说道:“然而,萧行事此人不识机变,如果不逼上一逼,他不会铤而走险。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人。”

张弘策接口道:“王天虎!”

“不错,就是此人。王天虎本是萧行事的亲信,派到襄阳探听消息。起兵之前,我让他带书信回荆州,沿途分发给各地官府,内容是:‘刘山阳西上,目的袭取荆雍二州。’”

张弘策皱眉道:“可是萧行事似乎并不相信。”

“他当然不相信,因为刘山阳为我雍州而来,所以王天虎又回来了。天虎回归,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萧行事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故而要留下一条联络途径。于是,我又给王天虎两封信,一封交给萧行事,一封交给他的弟弟萧颖达。那两封信只写了四个字‘天虎口述’。”

“空函?”众人一片惊讶。

“不错,就是空函。”萧衍微笑道:“萧行事必然询问王天虎,而王天虎当然说不出什么来,因为我根本没说过任何事情。当荆州官员打听信中内容时,萧行事和王天虎自然回答不出。他们越不说,荆州官员必然认定萧行事与我有密谋,不想让人知道。既然有书信怎么会什么事都不谈?”

张弘策恍然醒悟,“明公是想让刘山阳起疑?因为荆州官员中肯定有朝廷的人。”

萧衍点点头,“如果刘山阳起疑,萧行事拿什么做解释?萧颖达好勇使气,定会力主杀刘山阳起兵。两家火并,刘山阳兵少必败。”萧衍略显得意地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此所谓两封空函定一州也。”

众将感叹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他们和萧衍都没有想到,刘山阳的人头是用王天虎的人头换来的。

刘山阳得知萧衍与萧颖胄密信往来,停军江安(今湖北公安)不肯入江陵城。萧颖胄左右亲信认为萧衍招兵买马兵力强大,荆州不是对手,劝他斩杀王天虎取信刘山阳,将刘山阳骗入城中杀死。

刘山阳见到王天虎的人头后果然深信不疑,仅率数十名随从进江陵中了埋伏,人头传至襄阳。

雍州和荆州统一战线形成,摆在两家面前一个棘手问题,立谁为帝?都城在哪里?

地方攻打中央,臣子攻打君主,明不正,言不顺,是谋反,是叛逆,怎么说说不过去。因此,陈显达起兵时宣称拥戴皇六子萧宝夤,崔慧景拥立皇三子萧宝玄。萧衍和萧颖胄准备请皇八子南康王萧宝融做皇帝对抗南京政府。因为荆州刺史萧宝融就在江陵城,是荆州名义主子,时年12岁。

自从曹操拥立汉献帝成就大业以来,“挟天子令诸侯”成为实力派抓权的重要手段。皇帝在谁手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萧颖胄条件得天独厚,萧宝融在手心里。雍州文武纷纷劝萧衍把南康王请到襄阳,以襄阳为都城,萧衍不听。难道萧衍没有曹操的野心吗?难道他想受制于人吗?

萧衍上表劝萧宝融继皇帝位。雍州官员议论纷纷,当年曹操拥立汉献帝而袁绍不识时机,结果棋差一招,处处被动,最终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怎么能将这么大的一张政治王牌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