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成复法(第2/6页)
北魏帝国平定凉州,在敦煌设立军镇,实际控制西域大部地区。丝绸古道的威胁来自北方的柔然和南方的吐谷浑。
吐谷浑经过吐谷浑、吐延、树洛干、阿柴等数代可汗的努力,占据了青海、甘南、四川西部数千里土地。吐谷浑王拾寅继位之后,继续前任政策,在北魏与刘宋之间寻找平衡,宋封拾寅为河南王,魏封西平王。
吐谷浑的摇摆政策令拓跋濬不安,拓跋濬决定教训一下吐谷浑。魏军集中凉州诸道军和统万、高平军镇的兵力分两路发起进攻。魏军到达青海西宁,拾寅可汗弃白兰逃往昆仑山。魏骑渡河追击,掠获牲畜三十多万头,终因瘟疫流行而退军。此后,魏国皇帝持续对吐谷浑用兵。
柔然是北魏帝国的心头大患,不仅仅牵扯到西域,而且关系帝国生死。北魏必须确保漠南大草原的安全,这里是北魏畜牧业和军事基地。畜牧业是鲜卑贵族的重要收入,漠南诸部落为帝国提供兵源和军马。此外,对柔然和高车等草原诸部的劫掠仍然是取得财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自道武帝开始,柔然始终是北魏帝国军事打击的重点,拓跋濬也不例外。
公元458年十月,拓跋濬从凉州调回渔阳王尉眷,征调十万骑兵,十五万战车,亲自率军出击柔然。大军到达阴山,忽逢暴风雪,北风凛冽,天地混沌,雪雾迷漫,大雪掩埋了魏军营帐。拓跋濬准备还师,尉眷不同意:“我们动用大军,声势已经造了出去,离开都城不远突然班师,蠕蠕一定怀疑国内发生动乱,必来骚扰。将士虽寒,不可不进!”
魏军冒雪前进,屯军车仑山。接着,越过大沙漠,旌旗千余里,人马战车遍布草原。柔然处罗可汗吐贺真,那位独一无二的大汗望风而逃,柔然别部几千帐落向魏军投降。拓跋濬效仿两汉刻石记功而还。
吐贺真气病而死,郁久闾予成登上汗位,号受罗部真可汗,意为仁慈的大汗。仁慈大汗倡导和平,十余年不犯魏国边境。
平定边患的同时,拓跋濬的政治举措卓见成效。北魏帝国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国民的士气,历代皇帝提倡简朴的作风赢得了士民的尊重,恤灾救荒的举措增加了帝国的威信。北中国摆脱西晋以来民不聊生的局面,北魏帝国开始走向黄金时代。
贰 清官楷模
鲜卑是胡族,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边地民族的纯朴形成了北魏帝国朴素的治国方略。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们讲历史的时候,总喜欢从三国直接跳跃到隋唐,中间无非轻描淡写地讲述一下淝水之战和孝文汉化两段故事。故事主角苻坚和孝文帝元宏是何种样人,学生们听得稀里糊涂,更不用说北魏和南朝的历史了。人们以北魏的胡人统治为耻,以南朝骨肉残杀、内乱迭起为耻,根本不去探讨这段历史中有益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两晋时期的胡人政权,匈奴汉国、匈奴前赵、羯族后赵、氐族前秦、羌人后秦,最多不过三世就失败了。与生俱来的强烈危机感让拓跋鲜卑人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是北魏年轻皇帝普遍早熟的原因之一。
拓跋濬十三岁登基,在不到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修正太武帝拓跋焘激进的变革措施,成功安抚汉和鲜卑等各民族的人心。可以说,北魏帝国在民生方面所做的一切,不比两汉和三国差。
北魏的施政纲领概括起来有两点,节俭和反贪。用禁酒提倡节俭;用酷法威慑贪腐。
饮酒之风,魏晋南北朝风行一时,大有盖过殷商的风头。酿酒业实为一种靡谷耗粮的粮食加工业。古代农业不发达,当粮食歉收之时,酿酒会推动粮价上扬。喝酒误事,滞碍政务。魏人世风剽悍,喝大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动手打架,舞刀弄枪,伤人性命。
历史上,周公颁行过《酒诰》禁酒。西汉建国前期曾经禁止群饮,不准没事凑一块请客喝酒。北魏做得更绝,颁行禁酒令。酿酒、卖酒、饮酒的人一律斩首。
北魏对贪污腐败官员的惩处是历朝历代首屈一指的。拓跋焘太平真君年间曾规定“赃四十匹,处死!”当他发现效果不明显时,加重处罚,“赃三匹皆死!”拓跋濬更加严厉,“百官赃满二丈者皆斩!”拓跋濬增设侯官。侯官是特务组织,大致拥有现代国家安全局和检察院部分职能,监察政府各部门、地方各部门的官员。侯官们微服出访,无孔不入,寻找官员过失。一旦发现,严加追查、严刑拷打、逼招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