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大的奸雄(第4/7页)
士兵们被告知,王镇恶欲杀尽南人,据关中造反,沈田子将军奉刘太尉之命力斩叛贼。
傅弘之飞报刘义真,沈田子随后率数十骑赶到长安。令他吃惊的是,少年刘义真和长史王修一身甲胄,军士们弓上弦、刀出鞘,如临大敌,沈田子神色镇定,静静道:“王镇恶谋反,我把他杀了。”
刘义真将信将疑,王修勃然大怒,脸庞、脖子涨得通红,语气因愤怒而激动:“谋反?有什么证据!王镇恶是大将,你有什么资格擅杀大将。来人,将沈田子拿下,斩首!”
又一个死不瞑目的人。沈田子与王镇恶真是有缘,去鬼门关报到,竟也要结伴而行。
和匈奴人打仗,只能派傅弘之与毛修之去。东晋将领,群星闪耀,拿出一个来都响当当。傅弘之率军两败匈奴夏军前锋,形势一度大好。
关中王修说了算,刘义真身边的人渐渐对王修不满。刘义真是个孩子,一高兴,乱发奖金,赏这人十万,赏那人二十万。王修从中裁减,分到个人手里,也就一两万。
少拿钱的人、和沈家关系不错的人,在刘义真耳边吱吱,说王修坏话:“王修是关中人,和王镇恶穿一条腿裤子。王镇恶谋反,沈田子杀了。王修杀了沈田子,说明他也想造反。”一个人说不相信,架不住天天嚷嚷。刘义真听信小人之言,竟将王修杀害。王修一死,人心散了,刘义真下令边防诸军退守长安。
关中乱翻了天,而远在建康的刘裕官运亨通,借着北伐声威,当上大晋国的相国,封宋公,赐九锡。别看他远在万里之外,对关中情况却了如指掌。王镇恶死了,他没动心,沈田子死了,仍然没有动心。王修死了,刘裕知道关中完了。他心里只剩一个念头,我的宝贝儿子不能死。
蒯恩快马加鞭赶往长安,护卫刘义真东归。关中换将,朱龄石走马上任,都督关中诸军事,代替刘义真镇守长安。临行之时,刘裕决心放弃关中,叮嘱朱龄石说:“你到了那里,速令义真轻装而退,等出了潼关才可缓行。若关右必不可守,你与义真一道回来。”
一切为时已晚。晋军龟缩死守,赫连勃勃顺利执行着合围长安的军事计划,匈奴军攻克咸阳,刘义真已成瓮中之鳖。
朱龄石到达长安之后,让刘义真先退,自己仍不肯走。晋军大掠长安,满载抢夺来的珍宝、女人,缓缓撤退。长安人大怒,把朱龄石赶走,迎接匈奴夏军入城。
赫连璝率三万骑兵追击晋军。傅弘之劝刘义真放弃辎重,轻装疾进。刘义真受左右那些爱财不要命的小人蛊惑,宁死不弃财。结果被匈奴兵包围,猛将傅弘之、蒯恩断后,力战连日,撤到青泥,又遭到王买德劫杀,晋军大败。
刘义真和左右亲兵失散,借着暮色,趴在草丛里躲过一劫。中兵参军段宏一路呼叫,总算刘义真听出他的声音,蹿了出来:“你不是段中兵吗?我在这儿呢!咱们走吧!遇到危险不要顾我,尽可割下我的头,带回江南,让家公望绝。”段宏泣道:“死生与共,下官不忍。”段宏把刘义真绑在背上,单马而逃。小刘义真对自己的过错还振振有词,趴在后面对段宏说:“今日之败,实在少谋失算,然大丈夫无有此经历,怎知世事艰难!”
匈奴兵攻击蒲阪,朱龄石和朱超石兄弟从蒲阪赶到曹公垒阻击,为关中之战书写了最后的悲壮。匈奴人截断水源,晋军无水,眼见堡垒即将陷落,朱龄石对弟弟道:“你我兄弟都死在异域边城,家中老母岂不伤心欲绝。你从小路逃走吧,我虽死无恨!”朱超石紧紧抓住哥哥的手,哭泣道:“人谁不死,我怎么忍心辞兄逃命,要死,死在一处。”
曹公垒失陷,朱家兄弟二人同死于关中。青泥惨败,匈奴人抓获傅弘之、蒯恩、毛修之等晋军将领。赫连勃勃亲自劝降,傅弘之不降。
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匈奴人扒光傅弘之衣服,赤条条扔在冰天雪地里。傅弘之毫不屈服,叫骂而死。
残忍的赫连勃勃为宣示武功,积晋军人头为京观,号曰髑髅台。
关中之败,晋军连丧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蒯恩、毛修之、朱氏兄弟等将领及一万精锐甲兵,折去江南多少好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