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气吞万里如虎(第5/6页)
沈林子到达青泥之后,发现晋军刚刚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原来,秦帝姚泓见潼关战事僵持不下,调集关中后备军准备亲自增援前线,又怕深入到青泥的晋军偷袭长安,便率领数万步骑进攻青泥。
青泥晋军是疑兵,仅有一千多人。一千人遇到比自己多出二三十倍的敌人,一般只会选择逃跑。
这支部队的主将沈田子听说秦国皇帝亲自来了,非但不害怕,反而斗志更旺,集合队伍下令出击。副将傅弘之认为兵力太少,不同意会战。沈田子道:“兵贵用奇,不在人数多少,而今众寡相差悬殊,一旦敌人安营下寨,巩固阵势,我们想逃都逃不了。不如乘他们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定能成功。”
晋军主动冲击,后秦军一时阵脚大乱,仰仗人多势众发动反击。乱马军中,沈田子单手执剑,振臂大呼:“诸君冒险远来,就为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就在这里了!杀吧!奋勇向前!”晋军踊跃鼓噪,浴血奋击。我们无法想象一千人对杀数万人的场景,可事实告诉我们,幸运青睐勇者。秦兵大败,丢下一万多具尸体,姚泓狼狈逃回灞上。
沈林子援兵一到,晋军士气更旺。沈田子和沈林子是亲兄弟,两支部队合兵追击,关中郡县纷纷投降。姚泓退屯逍遥园,分派诸将守渭桥、石积、灞东,防卫长安最后一道防线。
南方打得顺。攻打蒲阪的晋军遇挫,朱超石逃回潼关大营。乌云翻滚,骤雨滂沱,黄河水涨,浪高数尺。密集的雨点打在军帐上,帐内泥泞不堪,刘裕与诸将的心情如同秋水般冰凉。
众人清楚,战争决不能拖下去了!
王镇恶向刘裕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避开潼关,用水军从黄河进入渭水单独突袭长安。这是一着险棋,没有步兵支援的水军深入敌境只有背水一战,万一失利全军覆没。
胜利之神往往眷顾那些胆大心狠、出奇制胜的将领。王镇恶是名将,刘裕也是名将,北伐因为这两位战术大师的完美组合变得灿烂辉煌,突袭计划敲定。
在步兵掩护下,王镇恶率水军溯渭水而上,均乘坐蒙冲小舰,划桨的士兵藏身舰内。
水雾空濛,一艘艘快艇像离弦的箭般飞驰于浪涛之上,只见水舟,不见行船之人,秦人惊讶不已,难道是神仙下凡?没等秦军明白过来,晋水军已抵达渭桥,饱餐战饭。王镇恶站立船头,下令军士手持武器弃舟登岸,后退者斩。
黄叶飘零,落满长安,江南的官兵第一次踏上长安的土地。秋风劲吹,渭水迅急,战舰随波东下,倏忽之间,不见踪影。
王镇恶斗志昂扬,鼓动将士们道:“我们的亲人和家园在大江之南,前面是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漂走。获胜,功成名就!不胜,骸骨不返!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将士们,前进吧!”
王镇恶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晋军士气高涨,踊跃奋击,大败守军。姚泓率兵救援,被败兵冲击践踏,数万人马不战自溃。姚泓单人匹马逃回皇宫,王镇恶从长安平朔门杀进城去。
潼关前线秦军听说长安失守,急忙回援,军心大乱,跑的跑,散的散,投降的投降。姚泓眼见大势已去,携妻子儿女、文武百官,前往王镇恶的大营投降,羌人后秦亡国。
刘裕大军来到长安,王镇恶迎于灞上。刘裕慰劳说:“成吾霸业者,卿也!”王镇恶拜谢道:“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刘裕笑道:“卿欲学冯异吗?”
冯异,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东汉创业,冯异追随刘秀,战功至巨,为人谦退,从不居功自傲。每次打完仗,将领们聚到一起讨论战功,他则独自坐在大树底下,军中起外号“大树将军”。冯异为刘秀打下关中,守卫关中三年,百姓归心,称“咸阳王”。据说有人上表告密,说冯异图谋造反。刘秀用人不疑,君臣相知。
刘裕对王镇恶的回答感到满意,希望他学冯异,不要居功,毕竟王镇恶是北方人,追随自己时间晚。刘裕说话,喻义极深,旁敲侧击,告诉王镇恶,我相信你,你要学冯异。只要你做冯异,我便是刘秀。
可惜,刘裕学不来刘秀的襟怀。刘秀胸怀天下,刘裕只有江南。所以,刘秀一统天下,刘裕只能偏安江南。刘秀败赤眉军,取关中,不杀伪帝刘盆子。而刘裕对待敌人手段极其残忍,姚氏皇族一个不留,尽数斩杀,羌帝姚泓押送建康,斩于闹市,向东晋臣民宣扬赫赫战功。鲜卑慕容、羌族姚氏在刘裕屠刀之下几乎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