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域征服者(第4/6页)
龟兹在天山脚下,北面起伏的天山群峰,横亘东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顶峰积雪皑皑,银光闪闪。南面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狂风怒吼,硕大如斗的碎石,满天飞滚。西征军与狯胡联军展开决战。晋书称狯胡军“弓马娴熟,善使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绳为武器,策马掷人,多有中者”。
晋书对狯胡军骑兵描绘,有夸张附会之嫌,七十万人只能是主力骑兵身穿铠甲,绝不可能全部着铠,革绳就是草原牧民套马的绳索。我们不要小看套马的绳索,胡人入侵欧洲时就曾经以革绳作为武器大败哥特军队。针对狯胡军的战术,前秦军列勾锁阵迎敌,吕光因之成为后世钩镰枪大阵的始祖。勾锁阵大败狯胡军主力,斩首万级,呐龙狼狈而逃,西域附国的军队只好投降。
吕光一战破敌百万,荡平天山,威名震动西疆。狯胡军队惨败的消息传进龟兹城中,白纯收拾珍宝,弃城逃走。西域王侯降者,三十余国。西征军进入龟兹都城,吕光见到的是波斯萨珊王朝和印度贵霜帝国式的壮丽恢弘的王宫,都城的繁华不亚于长安。华丽奇特的宫室让这位西域征服者惊讶万分。参军段业作《龟兹赋》讥讽龟兹的豪奢,记载西征功业,可惜这篇文章未能流传下来。
西域人家家户户存有精酿的葡萄酒,富户大家的葡萄酒竟至千斛,酒桶堆积如山,酒香四溢,十年不败。《晋书》称“胡人奢侈,厚于养生”。西征将士们尽情狂饮,醉倒在百姓酒窖中的比比皆是。
吕光恩威并施,立白纯弟弟白震为龟兹王安抚百姓。西域诸国前代未能臣服的王国,不远万里皆来归附,献上汉朝时赐给的符节凭证。吕光与其更换符节,并上表前秦朝廷,可惜此时的前秦已处于战火之中。吕光始终未得到长安诏命,又见龟兹繁华富饶,本想留下来,可氐汉将士们思乡心切,只得踏上归程。
公元385年三月,吕光大军启程,两万多头骆驼满载西域诸国的各种珍宝奇玩,并驱赶一万多匹骏马东归。战争为了获取财富,否则出生入死干什么?在这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当中有一件奇特的宝物。
一个人,一位价值连城的僧人。
叁 鸠摩罗什
佛教自印度传来,经书都是梵文,佛经译成汉文全靠从事翻译工作的僧侣。有一位高僧曾经当众立誓:“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身灭之后,舌头不会焦烂。”高僧圆寂,后秦皇帝在逍遥园举行仪式,依佛法焚尸。灰飞烟灭,形骸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
这位高僧就是鸠摩罗什,一位来自西方的神僧,印度大乘佛教始祖龙树的四传弟子,中印混血儿。鸠摩罗什先代本出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父亲鸠摩罗炎,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龟兹王迎为国师,后被逼娶龟兹王妹耆婆为妻,生下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少有慧根,七岁随母亲出家,日诵谒三万二千言,能晓经、律、论三藏佛典。十二岁在沙勒国举行大会,升座讲《转法轮经》,年轻的鸠摩罗什从此名声大噪。二十岁在龟兹王宫受戒,龟兹王为其造金狮子寺。鸠摩罗什之所以能在西域名声显赫,与其通晓梵语、龟兹等西域民族语言有莫大关系。
鸠摩罗什的名声传到中土,中原高僧释道安一再劝天王苻坚去西域迎鸠摩罗什入关。苻坚在建章宫为吕光饯行时,特意嘱咐:“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后学之宗,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送入关内。”
苻坚何以如此看重鸠摩罗什,他对中国历史进程起了怎样的作用?文化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战争只能逞一时之威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王国、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昙花一现,没有文化的国家很难在世界民族中长立久安。
八王之乱后的中国大地群雄并起,民族割据,互相征伐。皇权败落,儒学衰微,玄风日上,人民信仰空虚,贵族崇尚玄无。新兴的蛮族以野蛮的手段征服土地、践踏道德,民族矛盾尖锐,战乱永无止境。天王苻坚为统一思想,平定天下,结束动乱,为中国找到了佛学。
后赵天王石虎曾大力倡佛。可佛教源自印度,佛学经典皆是梵语。当时中土佛学领军人物佛图澄仅以法术兴佛,平生未译一经。佛图澄的佛学可以度百姓,不足以度士人,无法与儒家、道家和各族所崇拜的神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