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域征服者(第2/6页)
天王苻坚则有另外一重考虑。苻坚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懂得国家强盛的基础在于文化力量。苻坚统治前期,任用王猛执政,依靠儒家文化治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随着北中国一统,氐人、汉人、鲜卑人、匈奴人、羌人等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文化冲突不可避免。而江南也存在着一个汉文化正统的东晋。苻坚极为渴望用一种新的文化统一国人的思想,他为前秦国选择了佛教。
佛教是外国的,氐人对于中原汉人来说,也是外来的,这便是羯族后赵崇尚佛学的原因。东汉通过对西域的控制,从丝绸之路上带来印度文化、宗教和艺术。大批布教的印度佛教徒从这条路来到中国。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可扩大佛学影响,强化前秦国的意识形态。
西域,志在必得!
贰 大漠关山
公元383年春,正月,前秦天王苻坚拜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诸军事,与姜飞、彭晃、杜进、康盛等将领,率五千铁甲骑兵,七万精锐步兵,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窴为向导,兵发长安,踏上远征西域的漫漫征途。万里远征,这是中原大帝国继李广利出征大宛之后第二次向西域大规模投放兵力。
春寒料峭,长安笼罩在冰冷的寒气中。苻坚、吕光君臣二人谁都不会想到,这是他们永别之日,吕光从此再未踏上关中的土地,再未返回略阳家乡。吕光带走的是前秦国的常备军。五个月后,苻坚下诏倾国兵力进发江南。如果历史可以假设,苻坚是否会后悔发动保卫西域之战?淝水之战中,由良家子弟组合而成,有着华丽装备的中军难以抵御谢玄的北府军攻击,这与吕光抽走近十万氐汉精锐部队不无关系。
无数次战争证明,两线作战鲜有不败者。人上路了很难回头,沿着河西走廊行进的吕光已经着手拟订西征军事计划。西征军打击的重点,一个是焉耆国,一个是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地处西域西部。区区两个绿洲国家根本无法阻挡西征大军,因为吕光得到了车师和鄯善国支持,粮食给养保障充分。西域诸国势力比较分散,难以对抗中原王朝。若想对抗,必定有另外的势力,两汉时是匈奴,前秦时是狯胡。狯胡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狯胡来自天山以北裕尔都斯草原、纳伦河谷及其以西以北地区,《魏书•西域传》中的悦般国,范围大体在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一带。狯胡部族原隶属北匈奴,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卷入绿洲国家间的纷争。到前秦灭前凉,狯胡已控制了龟兹、焉耆、温宿、尉头等天山南麓绿洲国家,势力向疏勒、于阗等国渗透。
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西域有条发财的路,谁控制了西域,谁就有取之不尽的财富。狯胡欲独霸西域,垄断丝绸之路。东部的车师和鄯善感到压力,才向苻坚提出请伐西域,并主动要求担当向导。
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吕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由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道路即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共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由阳关,经若羌,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即为南道;由敦煌西出玉门关,沿疏勒河向西进入罗布泊则为中道;由新玉门关,穿过五船碛(莫贺延碛)到达高昌(今吐鲁番地区)为北道。
前秦军队是去攻打塔里木盆地北部以龟兹、焉耆为首的西域叛王,不是去和西方做生意,不会选择南道。吕光此次西征路线,取中道还是北道呢?面对茫茫黄沙,陌生的领域,吕光拟订出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出玉门关,进入中道,向罗布泊进发。
吕光的大军到达罗布泊时,其地已是满目黄沙、一片苍茫。昔日的罗布泊碧波万顷,疏勒河、孔雀河注入泊中,风吹湖面,万千浪尖,粼粼烁烁,岸边点缀奇瑰的胡杨,与偶尔破浪而去的一只只小小的独木舟构成蓝色的童话世界。而今罗布泊以西一片片芦草后面是茫茫黄沙,楼兰国也已经一点点被风沙湮没。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4世纪,吕光到达鄯善时,恐怕所有的建筑物只剩尖顶在风沙中矗立。吕光的心思不在改善罗布泊地区的生态,他的使命是军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