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鲜卑第一帝(第5/6页)

随着宗主国前秦战败,刘库仁被杀,贺讷感到称霸草原的机会降临,于是起兵攻打独孤部。两大匈奴部落之间的战争,以贺兰部失败而告终。正在他懊丧不已的时候,拓跋珪到来了。贺讷非常高兴,隆重欢迎,并当面恭维拓跋珪说:“复国之后,当念老臣!”贺讷说这句话并非真心实意,不过是试探一下。从贺兰部意欲占领代北(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可以看出,贺讷有称霸草原雄心。

不管贺讷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这位心气高傲的十六岁少年拓跋珪却笑道:“果真像舅舅说的那样,外甥怎么敢忘记呢?”贺讷再没什么表示。拓跋珪的盛气凌人和招摇引起贺兰部众的不满,为什么非你拓跋部才可以做草原主人呢?我们大匈奴才是草原和大漠真正的主人。

以贺讷弟弟贺染干为首的一部分贺兰贵族开始谋划除掉拓跋珪,贺讷和贺染干不是一母所生,恐怕贺讷未必同意。因为贺讷是什翼犍之女辽西公主所生,拓跋珪的亲舅舅。要杀拓跋珪,不能让辽西公主和贺讷知道,最好是暗杀。

为什么草原上强大的部族均欲置拓跋珪于死地呢?拓跋部自首领拓跋力微建立代国开始,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一直雄霸匈奴故地,经营草原近一个半世纪,通过互相联姻成为塞北草原最大的一支力量。虽说代国被前秦国灭亡,但根基雄厚,势力仍在,精神不散。其他部族想夺取草原霸权,绝对绕不开拓跋部这堵墙。拓跋珪是拓跋部的魂,是旗帜。

拓跋珪寄居人下,本该做事低调,但他性格张扬,做事动作大。他与独孤部闹翻后,干脆大张旗鼓,召集故旧。草原上的拓跋人和原代国的部族纷纷投奔拓跋珪,其中包括刘显的很多附属部众。刘显很是气愤,大呼上当,派人抓捕贺氏,精明的贺氏逃奔到刘亢泥家,在供奉神像的车子中躲藏了三天。刘亢泥全家人为她求情,贺氏这才免于一死。贺氏保住儿子完成任务,没必要继续待在独孤部,鼓动原代国中部大人庾和辰带领部族和她一起逃到贺兰部。

拓跋珪的势力越来越大,贺染干迫不及待地要除掉他,指使匈奴勇士侯引七突实施暗杀。牧民尉古真告密,拓跋珪作好准备,营地戒备森严。侯引七突不敢贸然动手。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露计谋,把尉古真抓起来审讯,用两个车轮夹他的头部,用刀刺伤他一只眼睛,尉古真拒不承认,贺染干无奈,只好释放他。

暗的不行,贺染干亲自上阵,率骑兵包围拓跋珪的营地。双方剑拔弩张,烈马长嘶,火拼一触即发。拓跋珪客居贺兰部,真正动起手来,是生是死,不言而喻。危难之间,贺氏挺身而出,谴责贺染干:“你们要杀死我的儿子,到底想置我于何地呢?”贺染干虽心有不甘,却只得收兵退走。他并不惧怕贺氏,实在是害怕贺讷和辽西公主,不得不离开。

贺染干行动失利使拓跋贵族看到希望。拓跋珪的从曾祖纥罗与其弟拓跋建及诸部大人共同请求贺讷推举拓跋珪为王复立代国。贺兰部和拓跋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辽西公主支持,贺讷不得不支持拓跋珪复国。此外,贺讷知道贺染干对贺兰部首领位置也抱有野心,一旦自己失去拓跋各部支持,就会让贺染干得利。贺讷思来想去,想起三国的曹操,自己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拓跋珪的力量统一大漠草原。

个人的利益大于种群的利益,这不是匈奴人的悲哀,而是人类的悲哀。

贺讷推举拓跋珪为代王,贺染干坚决不同意,我们贺兰部怎么能立拓跋珪一个外人做首领呢?贺讷笑着对弟弟说:“拓跋珪是正统王子,你我以前都是代国的臣子,现在反对人家复国,说不过去吧!”

有了贺兰部首领的拥戴,一切水到渠成。公元38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春正月,拓跋珪在拓跋诸部和贺兰部支持下,在牛川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复兴代国。

壮阔雄伟的阴山南北自古以来就是千里牧场,内蒙古有首民歌唱出了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风光无限的阴山草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