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露洒桶狭间(第5/10页)

信秀死后,信长统一了尾张大部分地区。和父亲不同的是,他对今川表现出殊死顽抗的强硬姿态,战争随时都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

全部走出骏城

但在今川义元看来,像尾张这种弱小的国家根本不值得大动干戈。宿敌信秀死后,后继者是素来被人们称作“尾张大呆瓜”的织田信长。义元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中。

义元所顾忌的,是信长背后控制美浓地方的斋藤以及近江的六角、浅井等强势大名。如何飞跨尾张直攻美浓,是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永禄三年(1560年)五月一日,自认时机成熟的义元下令出阵。十日,先锋队先行出城;十二日,义元亲率二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骏府城出发。

今川义元时年四十二岁,作为男人,正是人生中最佳的黄金时刻;加之多年励精图治,国力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最巅峰。

耗资百万石,从骏、远、石三国招集而来的二万五千兵马,差不多是今川的全部家底。即使武田、北条、上杉三家联合一起,也无法凑集如此庞大的兵力。

今川大军旗帜鲜明,军容整洁,对外号称四万,一路前进,威武堂堂。庞大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直到最前锋已行至国境边界,殿军方才全部走出骏城。

义元身着锦白胸直垂黄金铠,配大左文字太刀,胯赤锦马。群臣簇拥四周,缓缓向前行进。面对百姓夹道欢呼呐喊,他微微颔首示意,一派王者之风。

义元根本没有想过路上会遇到抵抗或伏击。今川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谁与争锋?诸藩必将不战而降。想到此,义元精神抖擞,巴不得一气南下直取京都。

今川家重臣,素有“智囊袋”之称的太原崇孚,已于五年前的天文二十三年(1555年)十月十日病逝。崇孚未能参加此次出师,义元心中略感不安。但大军一路畅行无阻,所向披靡,这唯一的遗憾很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今川军最初遇到的敌人是织田家。在义元看来,其总兵力加起来不到三千,统帅又是“大呆瓜”信长的织田军队的初战,只是一场热身赛而已,根本称不上正式战争。

五月十七日,今川先锋军侵入织田领地鸣海,沿途火烧村庄,织田方面几乎没有组织过一起能够称得上是抵抗的抵抗。

义元十六日进入冈崎城,十七日今川主力侵入尾张、三河国境;十八日,今川命鹈殿长持取大高,冈部元信取鸣海;同时拨给已改名松平元康的竹千代二千五百兵马,令其进攻丸根砦。

元康时年十八岁,二十三岁的植村新六郎也跟在马前护驾。元康率领的三河军,通常被派作战场最前线冲锋陷阵,今川家兵将称他们为“死河军”。

虽然总大将义元对尾张织田家不屑一顾,但在织田家做过两年人质的元康知道:信长军实力绝对不可轻视。

元康曾经见过“尾张大呆瓜”信长一面。那还是元康作为人质被押在织田家的时候,信长因为好奇,曾经偷偷跑来瞧过他。两人都是人中之杰,交谈不多久,就互相察觉了对方的端倪。

义元对这些自然毫无所知,但元康知道:信长必将殊死抵抗。而首先遭殃的,正是历来被当作炮灰冲锋陷阵的三河军。

今川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五月十八日,松平元康率二千五百兵马驻集丸根砦。其时鹫津砦已屯集朝比奈泰能麾下二千兵马,此外还有从侧路赶来助攻的三浦备后三千兵马,义元本人也已进入沓挂城指挥坐镇。

丸根、鹫津皆位于现在名古屋绿区的大高町,距离信长的本居清洲城只有咫尺之遥。如果两地陷落,今川大军势必如怒涛汹涌般淹没平坦的浓尾平原,直杀至清洲,届时清洲城外将无险可守。

沓挂本也是织田的领地。入城后的义元趾高气扬,在他看来,歼灭织田家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前线不断传来胜利的捷报,骄傲的义元脱下厚重的铠甲,换上象征贵族的公卿服,和在骏府时一样,召集近内大臣会聚满堂,一同饮酒作乐。

附近百姓纷纷携带贡品前来拜见,义元亲切接见了他们,并承诺大军过处秋毫无犯,让大家不必担心。

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诸将还是为义元上京途中的种种浮夸举动而深感不安。但看到义元兴高采烈的样子,谁也不敢出面谏阻。再者说,当日已无太原崇孚,没有人可以劝得住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