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信任的委任(第6/7页)

但是,蒙哥并未因此放过忽必烈。一二五六年夏,蒙哥决定亲征南宋。帖木格家现在的当家主人塔察儿被任命为总将,东方三王家和五部的军队作为左翼,攻打襄阳和樊城。

蒙哥自己于一二五七年十月,亲率中军,开赴中原。

这是一个巧妙的做法。蒙哥亲自担任原本委任给忽必烈的中原战场的总将,不仅将东征军与忽必烈分离,同时不动声色地将原本作为军费补给的陕西地区没收。他入驻开平府,将以塔察儿为首的东方三王家以及五部军队悉数收归麾下。也就是说,忽必烈的权力被全面剥夺了,他的部下也不得不随蒙哥出征。

蒙哥行事巧妙,让人感觉他只不过是收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一切。

但忽必烈不能提出异议,他陷入孤立的境地。

然而忽必烈泰然自若。在蒙哥的人看来,这可能是自信,也可能是破罐子破摔。

取代忽必烈掌握了攻宋指挥权的蒙哥,不久之后便明白了忽必烈如此泰然的原因。

蒙哥决定以兀良哈台为右翼,以塔察儿率领的东方三王家的军队为左翼,他则亲自率领亲兵从六盘山攻入蜀中。

塔察儿和忽必烈是肝胆相照的盟友。塔察儿的祖父帖木格由于觊觎汗位而胁迫国都被问罪的时候,是忽必烈舍身救了他。帖木格的家人没有忘记忽必烈的恩情。

“忽必烈殿下精心布置的一切,被养在深宫的蒙哥可汗轻易取走。谁会傻乎乎地跟着他去送死?”

塔察儿原本就和蒙哥不和,他不想在蒙哥麾下损伤一兵一卒。

但是,如果不听从蒙哥的指挥便会被视为谋反,于是,他只是领兵到了襄阳城和樊城,七日之后便借故撤退了。

如果塔察儿的左翼不出,只靠右翼跟敌军作战会非常危险。更何况,原本打算等着左翼和右翼扫清道路之后再行动的蒙哥主力,现在动弹不得了。

“攻宋还得靠忽必烈殿下。”

众人纷纷这样想。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蒙哥也不能就此撤退。

塔察儿撤退,就只有用忽必烈了。蒙哥不得已,重新起用了忽必烈。

但是,他的作战计划没有改变。

“你从北方进攻鄂州。”蒙哥对忽必烈下令。

从平开府到位干长江中游的鄂州,一路都是荒芜之地,要攻打到那里,绝非易事。另外,蒙哥下令塔察儿率三王家的军队进攻江南的荆山,命兀良哈台从东京(安南)出发,在武昌府前面与忽必烈会合。这将是一次艰难的作战。

忽必烈和塔察儿要走的路线都将非常艰难,与之相对,蒙哥率领的主力却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线——从六盘山出发,攻击蜀地。这条路忽必烈已经多次走过。

在到达鄂州或荆山之前,左右两翼定会粮草不足,将士很可能饿死。

“这与让我们自杀无异啊。”忽必烈道。

“我们只得服从命令。刚才殿下说的话很对,但是战争是活的,打仗的时候一定能够找到活路。”姚枢说道。

与其失去权力蛰居家中,不如带大军作战,说不定会有转机。忽必烈听了姚枢的话,再次出兵。

南宋的北方边境设置了京湖制置司、两淮制置司和四川制置司三大军团负责边境防卫。按照蒙哥的作战计划,塔察儿进攻两淮,忽必烈进攻京湖,蒙哥进攻四川。

蒙哥将最难攻克的两淮和京湖交给了塔察儿和忽必烈,而自己却选择了最为易攻的四川。这让忽必烈和塔察儿的部下非常不满。

“可汗是想把我们当成攻打南宋的人肉盾牌吧。”忽必烈手下的将士纷纷说。

忽必烈听了,却笑着责备他们道:“我们只是抽到了一支不吉之签而已,但是,只要我们想办法,就有希望。”

蒙哥命阿里不哥留守哈剌和林,任命阿兰答儿为副将,于一二五七年十月从哈剌和林出发了。

一二五八年三月,蒙哥主力渡过了结冰的黃河,进入陕西,在六盘山设营。当年成吉思汗逝世在附近的清水县。

在六盘山,蒙哥接见了旭烈兀在西征途中派来的使者。据使者说,旭烈兀攻破了回教什叶派的一支——有着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中东最强的宗教集团亦思马因派的军事要塞。亦思马因派是蒙古西征途中最难对付的敌人,蒙哥听了非常高兴。当场将阿姆河以西的被征服地封给了旭烈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