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烽火长城(第4/8页)

学长不知所措,学弟就笑了:运动战,还是不能脱离迂回包抄的老底子啊。

你目中无人,攻得太急,前后就严重脱节了,要不然我如何能找到机会断你后路?

铃木哑口无言。

这才发现老汤的厉害,然而已经晚了。

本来想攻南口的铃木自己却被围了起来,而且所有粮食弹药都到了要依靠空投的地步。

只好使尽浑身力气往外突了,可是突围并不容易,因为第十三军虽然武器一般,但实在很能打。

《大公报》当时派战地记者实地采访,同样惊骇于第十三军异乎寻常的意志和战斗力。

他们抓到一个细节,一个机枪连的连长,指挥几挺机枪在山头阻击日军,嘴里骂骂咧咧,意思是嫌机枪手打得太慢。

你们这么磨磨叽叽,鬼子都要冲上来了。

过了一会儿,实在耐不住,正好旁边一个机枪手阵亡,他便接过机枪自己打。

这回倒是不慢了,不料打着打着,由于动作过猛,一不留神滑了一跤,结果骨碌碌地从山上跌了下去。

人跌下去,机枪却抱在怀里不肯放。

一个日军军官看到山上冷不丁掉下一个人来,吓了一跳,握着指挥刀就要上前看个分明,没想到这连长端得凶猛,他把机枪一放,竟然空手生生地把对方的指挥刀夺了过去。

倭刀在握,反手便是一下。

鬼子军官戴着钢盔,第一下砍在钢盔上,第二下换了角度,才一刀将其毙命。

砍了鬼子,连长捡起机枪,爬到山头上继续干。

《大公报》不是普通报纸,那时是全国第一大报,记者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但这样刚猛而且利索的中国军人,他们还是头一回见着和听说。

之后,他们见到十三军的前线官兵就竖起大拇指,连夸好样的,有的记者甚至还从身上掏出银元,塞进士兵口袋,以示钦佩之情。

几天之内,铃木旅团的伤亡无以复加,从南口运回北平的军车一辆接一辆,车水马龙,日夜不停。

车上装的不是别的,都是铃木旅团在南口战役中的战死战伤人员,其伤亡之重可想而知。

自“七七事变”以来,日军在北方终于遭遇到了最强悍的对手。

在此之前,铃木旅团几乎没打过什么像样的大仗和恶仗,这个身上带着关东军标签的混成部队骨头都有些轻了。

但是长城不是给你们旅行的,那是要付出点代价的。

板垣之胆

 

香月惊闻铃木旅团被围困,第一反应就是铃木指挥太孬,不是汤恩伯的对手。

都是陆士的,你还比他高一届,怎么就整他不过?

高一届不行,那就另选一个高两届的吧。

香月这回中意的是刚刚出任第五师团师团长的板垣征四郎(陆大第二十八期)。

板垣的陆士届次为第十六期,正好比汤恩伯高两届。第十六期在陆士历史上很不一般,土肥原、冈村宁次等所谓的日本第一流名将都毕业于这一期,因此也被称为“荣耀的第十六期”。

从长相上看,板垣属于那种脑袋大脖子粗的类型,不过他既不是老板也不是火夫,而是一个战场狂人。十九岁时,他在东北参加日俄战争,一听到枪响,便哇哇叫着不顾死活地往前冲,结果俄国兵的一颗子弹毫不客气地从他的小腿上穿了过去。

受了重伤之后,这哥们儿仍不肯罢休,结果最后还是被其他人生拉硬拽下去的,从那时候开始,板垣就在军界树立了胆大凶猛的形象。

日本人有谓:石原之智,板垣之胆。

板垣胆是有的,可是他在华北当特务时却败在了黄郛手下,而且还败得很丢脸,大概特务这个行当不光要有胆,亦须有“智”。

现在好了,板垣终于回归了他的老本行,做师团长了。由于板垣的关系,在他任职广岛第五师团师团长期间,该师团也被人们称为板垣师团。

 

战争狂人板垣征四郎

板垣师团本是用来进攻保定的,但如今南口形势不妙,香月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急调板垣师团前去南口增援,并规定自板垣到达后,铃木旅团亦归其指挥。

板垣果非铃木可比,倒不是说他的兵书战策一定比铃木强上多少,而是他更“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