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第13/21页)
见张群在王、杨那里屡屡碰壁,“新铁三角”知道时机已到,就天天聚议,想利用张群来推倒王陵基,夺取四川省政。
张群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当面提出倒王,立刻会被他看穿,因此“新铁三角”采取迂回战术,他们请出了久违的熊克武。
熊克武以国民党元老身份,任川康渝国大代表联谊会主席。他找了三个“国大代表”,向长官公署请愿,要求罢免王陵基。
第一次张群没有接见,第二次他例行公事地把请愿书转报上去,不过仍未表明态度。
“新铁三角”再出绝招,串联了几百个川康渝的“国大代表”和四川参议会议员,准备成立“民意代表联谊会”,并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以便一举倒王。
张群也是“国大代表”,到达成都的当天晚上,他在邓锡侯家吃晚饭,除王缵绪外,刘文辉、邓汉祥、熊克武、王缵绪等人均为座上客。
邓锡侯首先致开场白:“诸事齐备,只欠东风,请岳军兄拿话来说。”
熊克武接着发言:“王陵基太不像话了,省主席非换人不可,如果岳军来兼任,我愿当委员。”
其他人当场也做了类似的表示。
次日一早,张群把邓汉祥约去,说如果只是反对王陵基,他根据大家的意见,可以支持,不过撤换王陵基之后,由他兼任这句话,自己实在说不出口。
邓汉祥不以为然:“我们当然会派代表请愿,不用你操心。”
张群急于“经营大西南”,他以过去的经验为经验,误以为邓锡侯、刘文辉真心要跟他“团结”,邓汉祥又是多年好友,自然也是向着他的。孰不知邓锡侯是水晶猴,邓汉祥是滑猴,加上一个多宝道人,四川军政界再也找不出比这三个人更圆滑更精明的。三个精明人耍一个聪明人,结果就把这个聪明人推入了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可怜境地。
“新铁三角”的整个计划步骤,共分三步,倒王是水到渠成的最后一步,第一步成立“民意代表联谊会”,第二步是建立“自卫委员会”。
张群对于建立“自卫委员会”持赞成态度,但他跟“新铁三角”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张群是幻想用“自卫委员会”的武装来抵抗解放军入川,邓锡侯、刘文辉却是要藉此“作为迎接新局面的准备”,也就是要用来进行起义。
两步并成一步,召开成立大会的这一天,也把王陵基给请了过来,以进一步试探他的态度。王陵基事先已经探听到了风声,想好了对策,等轮到他发言时,他就站起来毫不客气地说:“成立自卫委员会侵犯了我作为省主席的职权,于法无据,我根本就不承认。”
王陵基当场声明,他已电令各县不准成立“自卫委员会”,如果一定要办,他就要实行全省戒严,以武力取缔。
说完这些之后,王陵基抛下众人,甩手扬长而去。
代表们都以为己方人多势众,王陵基看了就会腿颤,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强硬,且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会场立刻炸开了。
与会的一百多人十分复杂,都是各有各的算盘。有人纯属看热闹或捞便宜,见到王陵基那凶巴巴的样子,马上就泄了气,但是以“新铁三角”为首的一帮人不肯罢休,他们决定飞赴广州,实行双管齐下,一面请“行政院”批准成立“自卫委员会”,一面弹劾王陵基。
要去广州,得有名义,“新铁三角”又找上了张群。张群正被王陵基弄得极为尴尬,于是也同意用他的名义派代表去广州。
离川赴粤时,代表们誓言一定要把王陵基“打下来”,“倒王拥张”活动由此达到了最高潮。
淮海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即遭桂系“逼宫”,被迫引退下野,幕前负责张罗的是“代总统”李宗仁和“行政院长”阎锡山。
见到四川代表,李宗仁还以为是来捧他场的,马上表示欢迎,可是听来听去,却是反对王陵基主川,随即就变得兴味索然起来,一再声称自己是无权的总统,没法解决这一问题。
王陵基耳朵竖得直直的,代表们一出发,他就知道将面临更大的难题,心情变得极为紧张。
问题出给你,答案自己写。就跟打仗一样,应招不是关键,关键是找出对手的破绽,王陵基开始显现出他老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