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为理想而战(第8/11页)
杨森虽撤,却不是抱头鼠窜的那种,而是且战且退,一路都很有章法。
两天后,唐式遵奉蒋介石之命,派来两个旅增援第二十军,杨森有了作战资本,他又杀了回来。
1938年6月15日,杨森乘敌不备,率部反攻日军所占领的潜山,此役不仅成功切断坂井支队的运输线,而且得以歼灭数百日军。
在安庆之战打响之前,中方就在潜山的皖河修筑了较系统的防御工事和炮兵阵地,日军没料到杨森会再杀回来,自然就没想到予以破坏,而杨森正好加以利用,以致于坂井支队主力赶到时,仍无法渡过皖河。
1937年6月16日,日军前敌指挥官坂井德太郎少将亲自赶到前线进行指挥,采取两翼迂回包围的战术,才得以渡过皖河。
杨森仍没走远。
潜山后面还有一个潜水河,因为连日降雨,潜水河面猛涨,宽度达到三百米,水深也有两米,乃极好的防守地形,杨森就在那里筑垒以守。
小窟窿里也能掏大螃蟹,杨森看准了就打,与很多中国军队一旦败后便你推我挤,争相奔逃的情形大相径庭,当然也让他的对手十分作难。
日军师团虽装备齐全,有专属的工兵部队,但坂井支队过于突前,这些家伙什么都没来得及带上,坐在岸边等吧,又觉得丢份儿。
1938年6月18日,坂井少将咬咬牙,决定不再等候工兵到来,而是在拂晓时分组织就地强渡。
他将炮兵和轻重机枪全部集中起来,以浓密火力进行正面掩护,与此同时,挑出会游泳的日本兵进行武装泅渡。
这种进攻方式,颇有点不把士兵性命当回事的意思,毕竟大家都是碳水化合物,没人能装仙风道骨。泅渡过程中,许多日本兵被当场打死在潜水河中,河水尽染。
不过总算是成了,坂井支队当天终于占领潜水西岸。杨森所部战力之强韧,让日军大为惊叹,在广播中承认“川军顽抗力坚”。
由于连续作战时间较长,伤亡太大,杨森奉令撤往武汉,其作战位置转由友军替代。
回到武汉点验,除了伤亡情况跟淞沪会战时有得一拼外,还失踪了一个团。
这个团的团长叫李介立,本来奉令参加大、小关决战,但当他们赶到指定位置时,合肥至安庆的公路已被日军截断,遂陷于日军包围之中。
杨森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到了武汉之后,又再未得到过任何消息,以为李介立团凶多吉少,于是向蒋介石报告:“李介立团全团殉国。”
自南京保卫战后,团以上整建制覆灭的事例已不多见,后方各大报纸都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报道。
不料一个月后,李介立团竟然奇迹般地全部出现在了汉口。
杨森的兵,都跟杨森一样,生命力超级强悍。发现成为被围孤军之后,团长李介立采取紧急措施,第一时间将部队化整为零,编成若干战斗小组,然后钻到山沟沟里跟鬼子捉迷藏。
这实际上多多少少也来自于“偷师学艺”,新四军在敌后进行游击乃至陷入重围时大多采取这一战术。紧跟着化整为零的,必然是化零为整,在日军开往前沿后,李介立团即分组趁晚上往西撤退,到了汉口再集中整队。
直到安全返回后方,李介立团才知道自己已被列入了“阵亡将士”的名单。
从奇袭巢县,到大、小关决战,再到反攻潜山,杨森都自认为打得不错,事实也确实如此。可蒋介石对杨森没有得到他的命令就擅自撤出安庆很是不满,电责其“轻弃名城,腾笑友邦”,予以革职留任。
杨森差点给气迷糊了。
都是水,何必装纯,都是人,何必装神。那种情况下,就算你老人家在前线,又能有什么回天之术,难道我就非得死在安庆,才算没有“轻弃名城,腾笑友邦”?
杨森的肚量本来就不大,越想越郁闷,结果出了意外。
坐在汽车上就感到腹疼如绞,随后越来越疼,疼到两脚发软,下不了汽车。医官赶到后,诊断为急性盲肠炎。
杨森被送进医院。医院里住满伤者,没有空床位,还是请一位医院的厨子腾出房间,才得以给杨森开刀动了手术。
过了一段时间,蒋介石终于弄清楚,原来是先有合肥失守在前,才直接影响和动摇了淮南战场的警戒线,最终使得杨森不得不抽兵到大、小关决战。如果杨森不抽兵,安庆兵力不会那么空虚,也就不会被江上日军所趁,这是一副多米诺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