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篮打水一场空(第13/15页)

于是他叫来杨森,当面指示:“熊克武、但懋辛用兵诡诈,你切不可轻敌。记住,专打一军,不要牵动别的部队,以免树敌过多。”

杨森领到旨意,马上进行运作。

1922年7月9日,杨森发布作战令,下令向第一军展开攻击,同时宣布只向一军作战。

杨森为此专门让幕僚写了一篇告官兵书。他把以前对“实业团”军人的称谓原封不动地赠给了熊克武和但懋辛,称这两个人都是“长衫军人”——不过是白脸书生扛枪,一点都不职业。

“当年田横不过五百壮士,尚能盘踞一海岛,第二军现有如此众多的人马,还灭不了那两个穿长衫的吗?”

杨森出阵,果然是气势磅礴,那模样真宛如吕布重生,手上一柄方天画戟,跨下一匹赤兔,谁也挡不住啊。

当他乘轮船登岸进入一军防区时,竟然已是营账空空,对方闻风而遁,整师整师地撤走了。

再往前去,又是一座空城。一连赶了五座城池,都是如此,根本就不见一军踪影,倒是在地上捡了废弃不用的破枪若干罢了。

这情形,由不得杨森不得意,知道一军熊,没想到这么熊。

吕布说:“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杨森差不多也把“没种”的第一军看成了草芥,觉得手都不用动,抬脚上去轻轻一踩,就能把他们给全部踩扁了。

吕布还有一句名言:“吾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待其下寨,吾自擒之。”杨森的对面没曹操,只有熊克武、但懋辛,原先他以为这两人如何了得,现在看来啊不过两个窝囊废,哪里能跟当年的曹公相提并论,吾手到擒来,何其易哉。

刘湘在同意杨森出兵时,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可轻敌,杨森起先也果然是揣着小心,但实际战事如此顺利,想要不张狂都不可能了,何况杨森本来就是一个很张狂的人。

杨森号令三军:但懋辛已然崩溃,大家只管放开胆拼命追,就像当年追赵又新一样。

这不是打仗,是野外拉力赛,不过没汽车可用而已。杨森把腿都快跑脱臼了,才勉强撵上一军的殿后部队,刚要开打,那殿后部队又开溜了,而且溜得比兔子还快,一会儿便无影无踪,杨森还是只能一边喘粗气,一边满地拾破枪。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一脚踩入陷阱,而安排和布置这一切的,正是被他视为窝囊废的但懋辛。

刘湘说熊克武、但懋辛用兵诡诈,确是行家眼光。这两人从留学归国起,就发动武装起义,不断在战火中历练,可以说,他们打的仗比刘湘和杨森还多得多。从这么多枪林弹雨中冲过来,要不诡诈一些的话,恐怕不是没命的问题,而是都不知要死多少回了。

早在“癸丑讨袁”时,但懋辛就显露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假使他的“突贯攻击”战术能付诸实施,成都或许已在掌握之中。

那时的蜀军还处在成长期,中军账里一天到晚都是吵吵嚷嚷。年轻的军官们个个心比天高,别说但懋辛了,熊克武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但懋辛有再好的计策也徒呼奈何。现在不同了,随着战场日趋残酷,“军事民主”已没有什么市场,指挥官们都越来越独断,当然也同时意味着决策越来越有效率。

但懋辛身为第一军军长,熊克武不在,可由他负责全权指挥。

杨森以为但懋辛是怯战,殊不知但懋辛采取的是一种极高明的战术,而且这种战术还有师承。

那还是春秋战国时,孙膑与师出同门的庞涓决斗,甫一接触,便佯败后撤。庞涓连追三天,发现孙膑所部不仅在撤退,而且每天都在“减灶”:第一天尚有十万人在吃饭,第二天减了一半,第三天挖的土灶就只够三万人用餐了。

庞涓判断孙膑完蛋了,却不料这正是孙膑诱敌深入之计。最后大家都知道,庞涓在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被孙膑伏击了,史称“马陵之战”,孙膑没完蛋,他先完蛋了。

孙膑由此一举成名,继他的老祖宗孙武之后成为一代兵家,所传《孙膑兵法》也成了畅销书。

但懋辛如今走的,正是两千多年前孙膑的路子。他连弃五城,也就等于给杨森放了五颗烟幕弹。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人看出其中玄机。刘湘老谋深算,已感到情况不太对劲,因此特地给杨森等人发来密电:“听你们说连克五城,并夺得多少多少枪支,照这样推理,但懋辛所部应该是溃散无遗,怎么还能列阵抵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