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外交”与上海局势(第5/8页)

双方都想见面却未能实现,问题在于仪式。当时建都天京不久,就实权来说,杨秀清已凌驾于天王之上,但名义上,他还在天王之下。他想利用同英国公使的会见来宣扬一下自己的威严。他提出的会见仪式就像是帝王在接见属国的使节。文翰一听仪式程序极不愉快。尽管太平天国自称是个国家,但英国并未承认,何况见的还不是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让公使下跪,当然无法接受。

“他们不懂道理,你看该怎么办?”文翰问麦都思。

“按他们的要求当然不成。要么说服他们改为对等会见,要么就回上海吧。”麦都思答道。

“看样子他们是不可能改的,还是不见了。你看怎么回应?”

“要么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谴责他们无礼,然后直接回去,要么婉言拒绝,借口有些不便,无法会见。阁下怎么看?”

“后一种方式吧。”文翰到底是外交官,他考虑到了后果。

太平天国这个政权也许会统一中国。文翰对获得情报及自己的见闻还没有进行分析研究,仅凭感觉认为这种可能性有百分之五十。他印象最深的主要还不是太平军的强大,而是清军太弱。太平天国将来可能是必须要与之谈判各种国家问题的对手,现在粗声粗气吵闹起来,也许一时会痛快,但可能会给以后谈判带来不利。

“不过,我们应再次强调英国将严守中立的态度。”

“不错,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真是遗憾啊。不过这次溯航长江来南京,还是有价值的。”

“是吗?我觉得是够惨的,军舰在江阴还搁浅了……”

“不,在我们的亥尔梅斯号停泊在下关期间,不知道有多少清朝人看到了它。在太平天国首领中,我们也领着赖汉英等许多人看了舰内,大英帝国军舰的威容一定会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子里,这在将来会起很大的作用啊!”麦都思安慰公使。

“麦都思说的有道理。”菲休邦大校也在一旁插嘴,“那些家伙参观了舰内,眼睛里流露出畏惧的神色。不管他们嘴里怎么说,他们内心里是惧怕大英帝国的。使他们感到害怕,这次航行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但愿如此吧!”文翰露出了笑容。

第二天——五月一日,为了能让更多人看到英国军舰的威容,亥尔梅斯号又从南京向西溯航。天黑之后,亥尔梅斯号才改变航向回南京下关。在南京再没有其他的事了,第二天——五月二日,亥尔梅斯号向上海返航。

这天早晨,亥尔梅斯号已做好了返航准备,杨秀清却派人送来一封公函,他是想表明:会见因故流产了,哪怕是通过函件,也要听我说几句话。

公函中写道:

尔远人愿为藩属,天王欢乐,天父、天兄亦欢乐。既忠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头目,即文翰公使)及众弟兄,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以顺天意。另给圣书数种,欲求真道,可以诵习之。

通过麦都思的翻译,文翰一听这些话,不觉火上心头。他原打算通过委婉的外交手段,可看来还有必要用强烈言辞来应酬。文翰立即写了一封给东王及太平天国领导人的信,麦都思把它译成中文。信的大致意为:英国不是中国属国,如触犯其在中国所拥有的条约上的权利,英国臣民及财产受到侵犯,将立即采取十年前(指鸦片战争)那样的报复行动。他还进一步对报复行动做了具体说明,其中包括要占领南京和镇江等。

亥尔梅斯号在当天下午四时离开了南京。

太平天国接到文翰公使这封措辞严厉的复函后,派北王韦昌辉去安抚。韦昌辉承担这样的任务确实最合适,但当他到下关时,亥尔梅斯号已没了踪影。

第二天,亥尔梅斯号抵达镇江,麦都思登岸,会见了太平军镇江司令官罗大纲。亥尔梅斯号从上海开往南京时,曾在镇江引起过纠纷。上海道员兼江海关监督吴健章购买了美国、英国和葡萄牙船艇,令这些船艇跟在亥尔梅斯号后面,溯长江而上,其目的是攻击长江沿岸的太平军阵地,但采取的形式好像把亥尔梅斯号看成盾牌。罗大纲指挥下的镇江太平军当然炮击了这些清朝水军,在形式上看起来好像是炮击了亥尔梅斯号。亥尔梅斯号方面也知道其中原委,在返航途中,麦都思登岸,平静地与罗大纲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