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与重创(第5/6页)
“他们不想打仗!”
“对,他们害怕,贪生怕死。”
“全州军比他们还勇敢点。”
“那些提督、总兵呀,官儿越大越怕死。”
“窝囊废!什么用也没有!”太平军咒骂着敌人。
鲁班桥的清军确实是窝囊废。
“呸!窝囊废!”
不能害怕敌人,但也不能过于轻视敌人。产生轻敌情绪,往往就会放松对敌人的警惕。在蓑衣渡,太平军知道了轻敌的后果,这一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太平军派出了专门的侦察队。十来只战船沿湘江而下,他们是冲锋队,同时,兼负着侦察任务。可是,这一点,他们却忘记了。兼负侦察与先锋这两项任务,本身就应当说是矛盾的。侦察员一接触到敌人,就应立即通知后面的部队,而对先锋队的要求则是能奋勇战斗。在蓑衣渡等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江忠源和他精锐的湖南志愿兵。蓑衣渡滩浅水急。江忠源收集了木材,在江上设下障碍物,大军埋伏在西岸。江忠源早就给桂林的和春送去了火急书信。信中说:“拟在蓑衣渡袭击太平军,但湘勇人数不多,西岸由我负责,望你们能派兵到东岸,这是夹击敌人的大好时机。”钦差大臣手下直辖的翼长,绥靖镇总兵和春,此时是对太平天国作战的实际策划和指挥者。
先锋队发现了堵塞江流的障碍物。
“敌人!肯定有敌人!”先锋队长大声喊道。既然江中有障碍物,附近必有伏兵。先锋队长已经意识到了,但他脑子里只想到自己是先锋队长,应当勇猛奋战,却忘了要通知后面的大军小心注意。这位队长把这些全都忘记了,不,不是忘记,他压根儿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时间还很充裕。在先锋队无法前进之后,有一段令人可怕的沉寂时间。湘勇虽早已在各处安好了炮,伏兵也做好了冲出的准备,江忠源却还想尽量拖延下时间,希望能把后面的太平军主力尽量引近一点,主力一旦听到炮声,说不定就会登岸,改变预定路线。先锋队已无法前进,而因大河湾阻挡,主力部队也看不到先锋队的情况。
“主力已过了观音杉!”侦察兵报告道。太平军一到观音杉,就再也退不回去了。不过,江忠源还慎重地等待了一会儿,见先锋队依然没什么动作,这才咳嗽了一声,站起身来,舞动手中的红旗。
一声巨响,第一炮正中先锋队长的船。人倒,帆折,船沉。第二炮、第三炮,江中掀起了水柱,水已泛红。太平军毫无办法,陷入了绝境。
“弃船登岸!”杨秀清冷静地下了命令。人们从船上跳进水中,朝岸边游去,但在那里遭到了步枪狙击,很多将士命丧当场。敌人依然没有露面。连理文和冯云山同在一只船上,重伤的人无法游水。
“干脆坐在船上冲到岸边去吧!”理文提议道。
“只有这么干了。”同船军官同意了理文的意见。
当南王轿子在岸上落地时,前方树林中突然发出一片呐喊声。
敌人露面了。
“不行!”连理文向周围看了看,船已搁浅了,往回走是不可能的。
“上东岸!上东岸!”远处的喊声传进了理文的耳朵里。是杨秀清。理文终于发现了战场上的不协调,杨秀清的喊声给了他启发。四散逃奔的太平军,有的游向东岸,有的登上西岸。但却只有西岸有炮声、枪声和呐喊声,东岸寂静异常,也许只有西岸有伏兵。
“是湘勇!人不多!”杨秀清不停地叫喊着,沉着,冷静。
“那支军队确实很强,不过人数不会太多。”理文明白了。
湘勇在永安损失很大,短短时间内,江忠源不可能招募很多的人。
“不要害怕!”理文向周围的将士们大声喊道,“敌人不多,东岸都没有人。炮弹大概也只是最初准备的那么几发,不会再开炮了!我们要沉着!”
敌人好像对落进圈套的猎物有点不知所措。
理文正在考虑自己该怎么办,突然,南王的轿子横倒在他面前。他揭开轿帘喊了一声:“南王!”轿里没有应声,但传出了呻吟。
“还活着!”将士们也清醒过来,帮助理文把轿子放正。
“抱出来!”理文用命令的语气道。
“该怎么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