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与重创(第4/6页)
“全州多坚持一天,湖南就多一天准备,你们一定要坚持。”万余清道。
太平军怀着仇恨在攻城,守城的清军也感到愤恨。曹知州已想象到城池失陷后的惨状。城外的清军却按兵不动,知州因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他打开尚未被包围的北门,任凭百姓逃走。
“想逃就逃吧!我将与城共存亡,但我不希望你们白白丧命。我们打死了敌人的首领,激怒了他们,不知会做出什么暴行,大家赶快逃难去吧。”数万居民从北门逃到城外,但也有不少人志愿与知州一起留在城内。一千名正规军当然不准逃跑。无处可逃者,老弱病残者,也留在了城内。
太平军在城外江西会馆建立了基地。这是江西同乡会的会馆,中国人乡土观念强,在一些稍大的城市都有这类会馆。会馆都附设有“义庄”。中国人希望死后能葬在故乡的墓地里,即使死在他乡,也要把遗骸送还故乡。义庄就是存放棺柩的地方。太平军在江西会馆地下挖了坑道。坑道是在建筑物里面挖的,城墙上根本不会注意到。挖坑道挖出的大量泥土,则被用来筑土台,在土台上搭起木架,当高台高过城墙时,就可俯瞰城内。坑道一直挖到了城墙下面,矿工们沿着坑道边再把坑道扩大,然后装进炸药。义庄里存放着一些尚未使用的棺材。矿工们把炸药装在棺材里,推进坑道,放在城墙脚下。
阳历四月十六日,攻城的第十天,坑道全部挖成,火药也已装好。高七米的一段城墙“轰”的一声,一下子被掀到了半空。冲锋队越过瓦砾堆,冲进城内,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守城门的清军,打开城门。随后,太平军浪涛般杀了进来。
大屠杀开始。
太平军本是个有信仰的集团,这时将士们却变得像猛兽一般。
“为南王报仇!”
杨秀清到城内各个地方去号召彻底报复。
洪秀全则带着失神的表情坐在司令部里。
连理文跑进司令部,要求撤回屠城令。
“这是已决定了的事,我也无法阻止。”天王的眼睛茫然若失。
“您是没看到城里的情况,才说这样的话的。恳求您到外面看看。”理文迫逼着洪秀全。
“我必须要留在这儿,我若再离开,有紧急情报送来,便没人处理了……而且……”洪秀全说到这里,便不说了。不过连理文似乎已知道了天王那些没说出口的话。
“而且……我也不想看外面的惨状!”天王肯定是要说这句话。理文只好回到新妹身边,他第一次跟新妹拥抱在一起。战争时期,不可能一切都那么完美纯洁。新妹一向生活在匪贼世界里,早已习惯了血腥场面,但她一直深信太平天国不会干出这等事情。她的理想幻灭了,这才萌生去意。连理文没有劝阻她,他知道,她不会听的。
屠城持续了三日。
全州城里火烟冲天,二十公里外的清军却按兵不动,破损的桥也仍未修复。曹燮培、全州参将杨映河以及偶经此地的都司武昌显都战死了。千名守军中只一百余人逃了出去,那个擅自开炮的炮手也在其中。清方文献说这次死了四千余人,有人说广西当局向上报告的死亡人数比实际少。假报告要夸大敌人的损失,缩小自己的伤亡。据当地传说,这次屠城丧生的人数过万。
四月十八日,太平军撤出全州城。城内一片废墟,余烬仍冒着轻烟,尸臭刺鼻。太平军虽获得了胜利,将士们的表情却暗淡无光。
“明白了吗!今后一个老百姓也不能杀,不仅不能杀,伤也不行,否则立即斩首!”杨秀清向将士们反复地说着这些话。他把一个宗教集团变成了野兽群,现在则又想使它恢复成一个听话的宗教集团。他并不重视信仰。但他知道,一支坚强的军队必然要有信仰。他需要坚强的军队。
冯云山目睹了全州城的陷落,但他没看到屠城的情景,杨秀清也不敢让他看到。从全州顺湘江舟行约五十公里,即进入湖南省。一路上,太平军获得了二百多艘船。太平军将士大多生于贫困的广西。他们对富饶的湖南一向怀有种羡慕、向往的心情。他们心中充满着期待。若可能,他们真想让这湘江水将屠城的回忆带到东洋大海去。
湘江从全州北流,进入湖南后改向东流。东流的湘江在永州附近与潇水汇合,又开始向北流。永州就是现在的零陵。太平军首先奔赴永州。全州、永州间,有一个渡口,名蓑衣渡。从它名称便可了解,这是个多雨的地带。不过,太平军从这里通过时已是阳历六月,春天的雨季早已过去。太平军从全州退出时,鲁班桥的清军目送着他们退走,清军根本就没想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