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的通信(第5/7页)

六月初,信到达理文手里。

在交战区,日常生活照常进行。脚夫来往不断,不仅运来了粮食和布匹,还顺便捎来了书信,太平军不缺粮食,缺的是食盐和制造火药的硝石。但他们军纪严明,从那些无孔不入的脚夫、商人处买来的食盐、硝石,一定会付钱。

官军却不同。

哲文的信到达武宣时,太平军中发生了毒盐事件。周天爵收买了一些脚夫,把有毒食盐运送给太平军。可能是掺和方法不对,毒盐毒性并不大,只有几十个士兵吃了后拉肚子。在这前后,太平军打进清军中的密探也送来相关情报。此后,太平军只与可以信赖的脚夫做交易,捎来回信的脚夫则是上帝会会员。

战局终于要有变化了。在理文寄出信后,清军统帅、钦差大臣李星沅在武宣县城死去,死因当然和酒精中毒有关,但他浑身有病,很难说是否只有这一个原因。清军中流传他是自杀,很多人也这么认为。真相不明。若真是自杀,原因是什么?自杀的人,肯定是绝望了,那他又对什么绝望呢?不论真假,钦差大臣自杀的消息,当然鼓舞了太平军将士的士气。在这之前,北京已决定派大学士赛尚阿这个大人物去广西。赛尚阿是蒙古族,在七名大学士中是领头的文华殿大学士,又是兼户部尚书(财政部长)的军机大臣。要说大人物,恐怕没有比他更大的了。不过,派出这等大人物,就等于是承认广西叛乱已发展到极严重的地步。任何一个政权恐怕都想尽量蔑视叛乱势力。对太平军,北京也希望简单地把它当作“毛贼”来处理,起码表面上是希望这样。所以,朝廷公开宣布的是“命赛尚阿出巡湖南”。

从北京去广西,必经湖南。赛尚阿的任务是统帅广西军务,但却不提广西的名字。赛尚阿的随行要员有蒙古都统巴清德、满洲副都统达洪阿、天津总兵长瑞。这些要员都是满族或蒙古族,而前线的李星沅、周天爵、向荣等却都是汉族。朝廷不信任汉人。可是,满族将军参加进来,反将前线军队弄成一团糟。乌兰泰的千名满洲兵原是各地驻防的御林军,这位正红旗行伍出身的将军自然飞扬跋扈。道光六年(1626年),张格尔获得浩罕(现乌兹别克斯坦浩罕,当时是回教国)援助,在新疆叛乱,乌兰泰从军并立下战功,升为正九品蓝翎长,这是他初次崭露头角。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升为正六品护军校,算是个正式军官。鸦片战争时,他任正三品营总,已经是位将官了。

一八四三年的火药库爆炸事件,恐怕最好地说明了乌兰泰的性格。火药库爆炸,死了几名士兵,他是负责人之一,因而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革了职,仍留在原岗位上工作,上面要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他一向一帆风顺,青云直上,这次是阴沟里翻了船。于是,他咬牙奋斗,彻底调查火药库爆炸的原因,结果查明问题出在制造过程中,最终他改进了制造方法。由于对改进火药制造有贡献,他官复原职。但是,他之所以热衷于改进火药制造,是因为要证明过错不在他,而在制造人,以此说明对他的处分并不恰当。

从这插曲也可了解,他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而且这种偏执心异常顽固,可说是一个自以为是到可怕的家伙。他到武宣上任后,很快就同向荣发生意见上的冲突,这恐怕也是必然的。驻防军副都统相当于绿旗营(汉族部队)总兵。都统与提督同级,就级别次序来说,提督向荣应是乌兰泰的上司,但乌兰泰并不买账。乌兰泰有种“御林军”的自尊心,而且溢于言表。向荣则认为乌兰泰这小子根本不了解广西情况,下车伊始,就喋喋不休,指指点点,心里老大地不高兴。

“随他的便!”向荣决定不理睬他。张格尔叛乱时,乌兰泰作为一名小卒从军,而向荣在同一战役中已是正四品都司,能统率一支军队。“我跟那家伙资格可不一样!”向荣在军中骂起了大街。清军首脑齐集在武宣县城,乌兰泰到后第九天,李星沅去世。又过四天,太平军进军象州。这意味着太平军从根据地紫荆山向外迈步了。

“贼军进入象州”的消息传来,总兵秦定三和周凤岐统率的贵州军也出动了。在品质低劣的官军中,它是士气最低的军队,之前在蔡村还叫太平天国打得落花流水。军中蔓延着太平军恐惧症。所以当太平军进攻象州庙旺时,贵州军一直在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