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会谈(第6/7页)

“他还有同伙,最初他有两个信徒,可说是拜上帝会的核心。最近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都成了信徒。但是光靠自己身边的人,不能产生足以使拜上帝会时髦起来的力量,洪秀全和同伙们很快分赴各地开展宣传活动。”

“一个受人聘用的教师,居然能筹出那么多旅费!”

“他们一直到处做行商小贩。洪秀全一面当教师,一面贩卖笔墨。他竟也在行,旅费就是这么筹起来的。拜上帝会不知何时已拥有了相当大的力量。”

林则徐装作不了解,但为了把谈话进行下去,他也不时插一两句:“他们的活动不在广东花县,而在广西桂平……”

“怪就怪在这儿!”左宗棠拍了下桌子,但他自己似乎并未意识到。

“怎么个奇怪?”

“他们没把花县当作根据地,大概是因花县靠近广州。广州有总督、巡抚、提督、将军等许多政府要员,也有不少军队。这地方对他们不合适,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是造反。”

“哦?意图这么明显?”

“只能这么认为。他们特意辛苦奔忙,肯定有什么目的。”左宗棠是个现实主义者,在他看来,世上绝没有无私的宗教活动。

“为什么选择桂平?若只因它离广州远,那不是还有很多其他地方吗?”

“桂平这地方客家多,尽管彼此住得很远,但客家间还是有种团结意识,容易发展工作。另外还有亲戚。贵县赐谷村就有洪秀全的表兄王盛均,他最初就是去投靠表兄的。”

“他那两个同伙也跟着去了?”

“没有,是洪秀全和冯云山去的,洪仁玕比洪秀全小九岁,大概家人反对他出远门吧。洪秀全也只在贵县待了三个月,表演了一番拿手好戏后,又回了花县,距今已快五年。”

“他演了什么戏?”林则徐一边回想左宗棠坠河的情景一边问。

“离赐谷村不远有座奇怪的六乌庙,供着一对男女。这对男女生前野合,无知百姓却把他们当作神明膜拜。洪秀全因而写诗斥责了这座庙。”

“若是邪神淫祠,我认为还是应当斥责的。”

“不错。不过洪秀全十分狡猾。他大概事先做了调查,知道这庙的神坛已被白蚁啃食得要坏了。他写诗公开斥责那两个妖魔应当诛灭,当地人纷纷议论。不久坛底就掉下来了。啊呀,如此一来人们就传开了,说洪秀全有通神力量。他所干的大多是这等事。”左宗棠紧皱眉头,露出一副十分厌恶和鄙视的样子。

六乌庙里祭祀的那对男女,类似于欢喜佛。这里包含着原始的、代代相传的对性的坦率歌颂。在儒教伦理道德极严格的时代,这“淫祠”能保存下来确实罕见。不过广西有许多少数民族,在各自的宗教问题上,不知不觉已形成一个“不干涉”的规约。具有儒教修养的人本就对这淫乱的男女反感,所以对洪秀全抨击六乌庙这事,他们虽觉得“不敬神”、“要遭报应”,但大多没说出口,还有部分人暗暗喝彩。左宗棠认为,洪秀全早已预料到自己会遭一般谴责,但不会遭到致命围攻。

据说洪秀全在那儿逗留了三个月,发展了一百来名信徒,但这不是因为洪秀全的宗教思想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王盛均的外甥被关进监牢,经洪秀全周全而被释放了。村里文盲多,官吏常利用乡民的无知胡作非为。有些事本不算什么,但往往也要被关进监牢或遭些罚款。洪秀全就专干这种帮助别人的事,不少人就因为获释或免除罚款而成了信徒。当然,那“通神的力量”也对争取信徒起了些作用。

“洪秀全大概明白他还缺乏网罗人心的能力,据说回乡后拼命学习耶稣,还写了许多文章。拜上帝会里的人都有他写的文章。说来也真愚蠢,他们竟把这东西像四书五经那样加以崇拜、认真阅读。什么《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还有《原道觉世训》,以后我把这些东西拿给大人看看。”

其实林则徐早就得到了“原道三部曲”,连维材特意给他送去的,但出于礼貌,他表示了感谢:“那就多谢了,它们一定很有参考价值。”

“另外还有篇《百正歌》,不长,我带来了。”左宗棠从怀里取出一张折叠着的纸递给林则徐,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