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倾地陷都是自己作的孽(第6/7页)

这时候,战时宰相何栗忽然想起:郭京不是还有一支战略总预备队没用么?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他再三催促孙傅,赶快把神兵派出去御敌!

孙傅找到了郭京。这郭大仙躲了多日,知道今日躲不过去了,就硬着头皮调集了他的七千多“神兵”,准备赴战。但是他提出要求,要让守城士兵全部下城,不得窥看他作法,而后命人突然打开宣化门,让七千神兵一拥而出。

郭京本人则与张叔夜大帅端坐城头,等候战果。此外,还有数千有头有脸的官绅,登上了城头,引颈跷脚,静候佳音。

这神兵果然气势不凡!不一忽儿,就有人来报:神兵已夺得金人大寨。片刻,又有人来报:已夺得金军人马千余。

其实,这都是想当然耳!官场流行歌功颂德,小兵们也学会了这一套。拿想当然的东西来哄大官儿,一般总没错。

而实际情况是:神兵一出,金军铁骑确实是向两翼略收缩了一下——因为好戏马上要开演!

金军大概一开始也很惊讶,不知这垂死的大宋请来了什么天神。但是战场经验丰富的女真武士,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一群地痞流氓。金军骑兵随即从两翼冲出,一顿狂砍,七千神兵立刻缺胳膊断腿,尸积如山。

郭京见骗局露了馅儿,说了一声“我须下去亲自作法”,便率余众溜出城门逃走了。

城内宋军慌忙关了城门。经此一败,守军意志完全崩溃,城上人马虽众,但无人愿意再战,纷纷弃城而去。城上的官员,也顿时作鸟兽散。

金军则奋勇争先,一鼓作气把旗帜插上了宣化门。这个缺口一开,大批金军涌上城墙,次第攻占各门。不久,就全部占领了四壁的城墙。巍巍汴京,宣告陷落!

在战乱中,统制官姚友仲等一大批官员和宦官死于乱兵之中。张叔夜率兵力战,身负重伤。溃散的宋兵一旦失去纪律约束,就到处抢劫、放火。汴京城火光冲天,通宵达旦;百姓哭声震天动地!

尽管有这样的屈辱,但是仔细翻拣历史的残页,我惊异地发现:汴京这座城,同时也堪称“中国古代的斯大林格勒”。所不同的是,军队虽然溃散了,百姓仍没有屈服,抵抗并未停止。汴京百姓的坚贞不屈令金军恐惧,一时未敢下城,而是向宋廷再次派出了议和使。

城内民众不甘亡国,纷纷自发结队反抗,杀死金军的议和使。几天内,前往官府领取甲胄与兵器的先后有三十万人!宰相何栗也还算尽到了职责,仍在组织民众巷战。

严格来说,金军慑于汴京民众的反抗,根本就没敢进城!

但是,钦宗的意志已经崩溃了,他决心投降。宗望、宗翰对太上皇徽宗耿耿于怀,也很瞧不起他,指名要徽宗前来军营中议降。钦宗不忍,坚持要由自己出面来承受这一屈辱。

十一月三十日,钦宗带着何栗等人前往金营,在刀锋之下谈妥了投降条件。宋廷向金称臣,同意割让河北全部土地,收缴民间武器,还要付给金军犒劳费——绢一千万匹、金一百万锭、银一千万锭。谈判结束,钦宗回城,看见站在风雪中等他归来的父老,忍不住失声痛哭:“宰相误我父子!”

这个优柔寡断的年轻皇帝,到最后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他虽然决心屈服,但大金统帅却没给他好脸。投降的事也进展得很不顺利,两河一带的军民,除了石州(今山西离石)一地之外,其他各州县军民都拒绝交割,坚守城池,寸土不让。

交给金军的犒劳费一时很难搜刮足数,宗望等人极不满意。靖康二年正月初十,金人叫钦宗赴金营,当场将他扣押,声称财物不凑足数,就不放人。

可怜的钦宗赵桓从此一去不复返。

余下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宋处于一种奇特的无君主状态,原来的朝廷机器还在运转,但一切都听命于金军的两个武夫。

搜刮民间财物的工作,在“自治”朝廷的催逼下加大了力度,甚至妇女的钗钏在一两以上的,都被搜走。

百姓恨金军入骨,纷纷要求官府发给兵器,要与金军展开城市游击战。但是官府现在已成了听命于大金的“维持会”,当然不准。百姓就私自打造兵器,半夜偷袭敢于下城抢劫的金兵,据史载“掩杀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