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另类反贪腐(第4/7页)

最终,他选择了一个和他很近,又很远的人。此人叫杨德满,是同州的下镇将。

说他们很近是常何曾有恩于杨德满,而杨德满也是个忠诚善良之人,虽然他和常何熟识,却从不在外人那里说他和常何的关系。且常何之所以选择他,就是因为他的职位不高,只是同州一个下镇将(正七品下),只有职位不高者才有可能去向职位高的人行贿。

常何是将杨德满“秘密”召进府里,并悄悄安排任务的。为了更保险,常何并没有告诉杨德满,“钓贪官”是受到了皇上的旨意,只说如今朝廷正严治官吏贪腐,如果杨德满能在举报官吏的贪腐问题上立功,他便能帮他,让他升职了。而在杨德满说他根本接触不到“贪官”时,常何给他出了“钓鱼”的主意。

“恩公!这……”杨德满诧异道,“这……举报贪腐……只能用此法吗?”

杨德满之所以诧异是觉得这办法太缺德了,更诧异常何为何让他这么做。以他对常何的了解,常何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常何在心里苦笑一下,心想,你以为我愿意吗?我也觉得这么做缺德,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皇上亲自吩咐的事情,我能不做吗?怎么都要硬着头皮做下去。

“这么说,你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常何假装道。

杨德满摇了摇头。

“这不就得了?”常何说,“其实,你也用不着觉得这样做愧疚,那些能被你‘钓’上的官吏,说明其本质就是个贪官。如果他拒收你的贿赂,不就‘钓’不上来了吗?”

杨德满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恩公所言极是!”

其实,杨德满的真心话却是: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不动心呢?自己拿利益诱惑别人,别人动了心,自己还要去举报,自己这一举报,此人的前途很可能就完全毁掉了,甚至说不定会害得此人丢了性命。不过,既然是恩公要他这么做,他也只能这么做了,不做对不起恩公。

“千万要小心!”常何最后叮嘱他说。

“我一定不辜负恩公的栽培!”杨德满说。

“好!那你回去吧!尽快办妥此事!我也有个……”常何想说我也有个交代,但话没说完便停了下来,转移话题说,“对了,你行贿的财物,我这里都会补给你的。”

杨德满答应一声,走了。

回去几天了,杨德满都想不起该向谁行贿。一天,杨德满心事重重地去一朋友那里吃喜酒,酒席上听到有人在骂上州长史鲁一明,说此人心狠手辣,他一个家仆因为偷偷拿了厨房一点儿肉食回家,就被抓住,差点打死。

杨德满一听,心里一喜。这个叫鲁一明的上州长史(从五品上),杨德满认识,此人不仅为人傲慢,就是他的家奴,也狗仗人势,到处作恶。鲁一明的哥哥鲁大明更是当地一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好!就他了!”杨德满想,像鲁一明这样的坏官,即便被治罪,甚至处死,他都不会有罪恶感,而且还是为民除害。

杨德满越想越高兴。可又要为什么事向鲁一明行贿呢?总归要有个理由吧!最后,经过他一番打听,打听到一个远方亲戚因偷盗被抓了起来,便决定以求鲁一明释放这位远方亲戚为借口向他行贿。

当然,事情小,行贿的东西也少。一切都很顺利,鲁一明欣然接受了贿赂,也放了他的亲戚。虽然所收贿赂,折合起来也只不过一匹绢而已,但总归是收了。当杨德满将情况汇报给常何,常何又汇报给唐太宗时,唐太宗勃然大怒。

“还真有人一见诱饵就上钩啊!”

唐太宗多么希望他的“钓鱼”计划失败啊,谁料刚一出手就成功了,怎么可能让他不生气?收受贿赂是不多,但可见这些人根本不把律法,甚至他这皇上的话放在心上。

“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决不饶恕!”唐太宗说,随即决定将鲁一明抓起来处以极刑。

他要杀一儆百。

一个仅仅收贿一匹绢的上州长史都要被斩首,众臣都觉得判得太重了。可又没人敢出来说,怎么说?如果说了,皇上会不会认为自己是在替贪腐官员说情?甚至怀疑自己也贪腐?何况,魏征和戴胄这两位谏议大夫都没站出来说话,他们又何必要站出来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