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平叛乱,伐突厥(第7/15页)
孟氏一说到这里,皱着眉,长吁短叹起来。
“这么一说,还真是……”李五戒假意在孟氏脸上又看来看去,突然停下说,“夫人,虽然从夫人的脸上,会看到一丝阴霾,可这阴霾,又都能很快会化解。据本仙姑看,夫人的贵相来自于夫君,且如今贵色已现,虽然夫人的夫君在李唐确实有难,可一旦起兵谋反,必能成事。”
“谋反?”孟氏大惊,不停摇头,“不可以!不可以,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啊!”
“夫人!”李五戒说,“满门抄斩是谋反失败的事,可夫人的夫君是老天派下来的真命天子,怎么会失败呢?天下不是李家的,而是‘罗’(李艺原姓罗)家的啊,又怎么可能满门抄斩?没人能抄斩天子家啊!”
孟氏一听,心里高兴起来,心想,也许真是如此,如今的皇上,不也是和太上皇起兵谋反才得的天下的吗?
“仙姑,真可成事?”孟氏心有所动,又问。
“肯定能成事!”李五戒说,“本仙姑先恭喜皇后娘娘了。”
李五戒一边说还一边行跪拜礼。这一声“皇后娘娘”,叫得孟氏心花怒放,高兴得找不到北了。
利令智昏的孟氏,完全听信了女巫李五戒的话,当晚就去劝李艺谋反。
“仙姑说了,只要起事,一定成功!”孟氏说。
李艺之前已经接到过突厥颉利可汗的书信,劝他谋反,还说只需他和突厥来个里应外合,便能举事成功。到了那时候,中原便是李艺的天下了。李艺当时看完那封书信后,并没有放在心上。之所以没放在心上,不是他不愿意谋反,而是不相信颉利可汗。可此次孟氏说“仙姑”李五戒都说他帝相已现,他的心也动了。
于是,贞观元年,也就是公元627年正月初七(唐太宗李世民改元贞观在正月初一),自称不愿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的,桀骜不驯的李艺,开始了他的谋反……
(4)
公元627年正月初一,唐太宗改元贞观。16天后,李艺举兵叛乱。
从李艺选择这个时间叛乱来看,用意很明显,如果叛乱成功,做了天子,那么自己就不仅仅是灭了李唐,而且是对唐太宗的莫大讽刺。对唐太宗,李艺很难产生好感,甚至带着恨意。
在实施叛乱之前,为了不让“狡猾”的唐太宗看出端倪,李艺只让夫人孟氏带着孩子去了泾州,其他任何人都没说,即便他那在利州做都督的弟弟李寿都被蒙在鼓里。
李艺等妻儿到了泾州后,这才秘密召来六名亲信,向他们说了自己的计划。也就是说,在他妻儿来泾州之前,知道他要谋反的,只有他的妻子孟氏。因而,当听到他要谋反时,他的几名亲信全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震惊表情。
“什么?谋……谋反?”
众亲信大惊失色,全都瞪大了双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太突然了。他的亲信之一陶诚更是惊恐道:“将军,这……这谋反可是……是死罪啊!”
李艺轻蔑地看了陶诚一眼,冷笑了一声。亲信的反应,让他有些不悦。他想听到的是“早就等这一天了”。
“死罪!你说得很对,不过,那死罪只是针对谋反失败,如果谋反成功……”李艺扫视了众亲信一眼,又是一声冷笑,“会怎么样呢?当今皇上就是答案。当今皇上是怎么坐上皇位的?不用本将军说,你们都应该知道吧。当年,隋朝江山又是如何到了李唐手里的,你们也不会不知道吧。哼!还不都是谋反得来的。”
众亲信面面相觑。李艺说得确实不错,可不管是李渊太原起兵还是秦王的玄武门政变,都是时局逼得他们不得不谋反,可如今皇上对李艺,甚至对他们这些人都不错,他们又有什么理由谋反呢?
这些人到底跟李艺久了,李艺从他们的表情里,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稍停片刻又说:“你们以为当今皇上会一直重用你们吗?不!别说重用,就是保住性命都难。当今皇上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不一定清楚,可本将军却清楚得很,他对自己的亲兄弟都能下手,何况你我?你们可别忘了,我们之前可是他的‘敌人’。他能放过我们吗?现在之所以重用我们,是因为他刚刚登上皇位,为了笼络人心,假装大度而已,可以后呢?当政局稳定了,你们觉得他能放过我们吗?不会!绝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