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喋血玄武门(第8/17页)
枣红马上的他,一脸严峻,一会儿端坐马上,目视前方,一会儿又让身体紧伏马背,警惕四方,不管动作怎么变,不变的是他奔向的方向——玄武门。
这群从秦王府疾驰而出的飞骑,裹挟着浓浓的杀机向玄武门方向,向那皇城禁军的屯驻地,向那李唐政权的政治命门奔去。
英气逼人神色冷峻的李世民后面,紧紧跟着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而在这几位武将后面,又是秦王府的八百精锐兵马。
马蹄疾疾,卷起的浓浓烟尘让长安城也变得朦胧起来。
到了玄武门门口,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勒马停下,飞骑自觉分成两部分,张公谨轻轻一挥手,一百飞骑便自动站成两排,守在玄武门门口。他们的任务是阻止太子和齐王的援军进入玄武门,同时接应高士廉率领的监狱里的囚犯。
玄武门是开着的,禁军将领常何早就等在了那里,想必也是一夜未眠,他的眼睛红红的,但眼神敏锐。
常何没有说话,李世民也没有说话,两个人只是点了点头,常何便与宫门守卫主动让出了一条道,李世民率其他人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玄武门。
进入玄武门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互相对视一眼,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来玄武门的路上,虽然他们知道常何答应归附于他们,但还是有些隐隐的担心,担心他会在关键时刻改变心意,毕竟率近千飞骑(秦王府的八百天策军,以及张亮从洛阳输送的近两百英雄豪杰)进入玄武门是违背禁令的。
如今看来,这一关是过了。
今天这一仗,只有每一关都在他们的计划内,他们才可能有胜算。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又在心领神会地一番眼神交流后,纷纷下马。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带着两百人向临湖殿方向走去,他们选择的埋伏地点就是临湖殿;而侯君集呢?则率三百人封锁宫内到玄武门的各个要道;尉迟恭率领其余另一部分人隐在了神龙阁。
原本计划里,尉迟恭是要带这些人去太极宫控制皇上的,可因为皇上清早会去三泓池,他们便改变了计划,先分散埋伏于玄武门内的临湖殿周围——神龙阁,以便配合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擒拿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应对意外变故,当然,最后还要去三泓池,逼皇上交出兵权,总之,尉迟恭此次的任务最重。
临湖殿建于隋炀帝时期,从位置上来说,是玄武门内最好的埋伏地,对必须要从此进宫的太子和齐王来说,擒拿最为方便,可若从地形上来看,又是最不适宜埋伏的,因为临湖殿的殿外是片空地,非常开阔,没有遮掩。因此,李世民只好率众兵去了临湖殿的后门处,那里有一片林木,便于隐藏。当然,想要看到从玄武门进来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只能透过林木空隙来看了。
等到大家全都埋伏好后,李世民松了进入玄武门后的第二口气。他挨着墙角坐下,仰头看着天空。
“天真蓝呀!水洗一般。看来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的!”李世民想。
看完蔚蓝的天空,他又去看四周。曾经熟悉的临湖殿,此时在他眼里竟然是那么的陌生:晨光柔和地照在宫里的亭台楼阁上,像是给临湖殿披上了一层薄纱。这里,曾是隋炀帝游玩喝酒的地方,可如今,他却要将它变成一个战场的埋伏点了。
一想到“战场”两个字,李世民的心又是一痛,那痛是钻心的。他的脑海里竟然突然浮现出了幼时太子李建成牵着他的手,去各处游玩的场景。那时候,身体虚弱的他时常需要李建成背。于是,李建成那时候对他来说,就是依靠。李建成那宽而结实的背,就是他的港湾,既安全又舒适。
“大郎!”李世民喃喃道,“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李世民将头靠在墙壁上,发起呆来,眼角泪光闪烁。不远处藏着的长孙无忌一直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此时走了过来,蹲下去,拍拍李世民的肩说:“二郎!你知道我们出发前,观音婢(长孙氏的小名)给我说什么了吗?”
李世民被长孙无忌的这句话拉回到现实。
“她说什么了?”
“她让我保护好你,还说你必须活着,你要是死了,会让很多无辜者送命的!”长孙无忌说完,转头朝四下看了看又说,“看到了吗?上千人呢,再加上他们的家人、族人,他们可是提着脑袋在跟你干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