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喋血玄武门(第7/17页)

在将倒上酒的碗一只只放进托盘,又将装着牛肉的碗一只只放进另一个托盘后,长孙氏只冲李世民看了一眼,李世民便会意,端起了那个放着酒碗的托盘,然后和端着牛肉托盘的长孙氏向站立在那里,安静等待出征的将士走去。

走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面前时,长孙氏停了下来。

“哥哥,几位大人!”长孙氏的眼神,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脸上一一扫过说,“待给众将士们敬过酒,再为你们敬酒,可好?”

“多谢秦王妃!”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要施礼,被长孙氏拦住了。

“快去吧!”长孙无忌冲妹妹说。

长孙氏就这么跟着李世民来到了众将士面前。当那些将士们看着秦王和秦王妃亲自端着酒肉,郑重地为他们饯行时,全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世民没说更多的话,只是挨个奉上酒碗,轻声说上一句“辛苦了”。而长孙氏则走到每位将士面前,笑脸盈盈道:“小女子在这里谢谢大家了!谢谢大家对夫君的支持!小女子代夫君敬大家一杯!”长孙氏说完,竟然端起李世民托盘里的一碗酒,一饮而尽。

“夫人!”李世民小声惊呼一声,他还是第一次见长孙氏喝酒。

众人也都叫了声:“秦王妃!”

长孙氏微微一笑,用那纤纤玉指将唇角的酒一抹。

“此刻,在场的所有人,自明日起,都是小女子夫君的……”长孙氏看看李世民,“夫君的兄弟!”

“本王敬各位兄弟一碗!”李世民听完长孙氏的这句话,一时血脉贲张,端起一碗酒来,一饮而尽。

一碗酒下肚,刚刚还低沉的心情顿时高亢起来。在场的每位将领全都激动不已,喝下了手里的那碗酒。有了秦王、秦王妃的这番话,即便明日凌晨死在这场战争中,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敬完众将士后,李世民和长孙氏又端着酒肉来到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恭等人面前。

长孙氏在敬酒前,先向他们深深一施礼,这才说:“小女子代夫君敬众位大人!众位大人对夫君的恩德,小女子没齿难忘。从明日起,众位大人的夫人便是小女子的姐妹!”

长孙氏说完,又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

众人又是一阵惊呼。此时的房玄龄、尉迟恭他们,还有谁不感动?别说是在为秦王夺天下了,就是直接让他们为秦王死,他们也心甘情愿。于是,全都一口干了那碗酒……

一碗好酒,几块好肉下肚,个个精神百倍,却也个个神色凝重。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仗,这是一场和以前不一样的仗,他们知道,胜了是功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败了则是逆臣,项上人头落地!

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第八十一节 埋伏临湖殿

(5)

公元626年7月7日凌晨,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凌晨。晨光熹微,月亮的光芒正慢慢淡去,星光也已渐渐隐去光亮,此时的长安街头,如同那些正陷入半睡半醒间的人,意识模糊着。街上并没什么行人,只有那早起的小猫小狗,悠闲而懒洋洋地在大街上踱步,寻找着能填饱它们肚子的食物。也只有此时的长安大街,似乎才是真正属于它们的,所以它们要尽情享受。

不过,就在它们尽情享受属于它们的凌晨时光时,远处传来了马蹄疾驰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警觉的小猫小狗同时竖起了双耳,随即,小猫发出“喵”的声音,惊惧而去。只留小狗静立街头,听着那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慌乱而略显惊恐。

是它感受到了那疾驰而来的马蹄声不同以往吗?抑或是它那灵敏的鼻子,已经从长安城的广袤天空中闻到了一丝丝血腥味?

马蹄声近了,在看到奔驰在最前方的那匹枣红马上端坐着的年轻人时,小狗先是竖起了耳朵,然后是尾巴,随即便一溜烟跑了。在跑到它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时,小狗停了下来,回过头看着在年轻人的带领下,疾驰而去的骑兵所卷起的滚滚灰尘……

它没有看到刀剑,也没有看到盔甲,但却似乎听到了暗处那刀剑和盔甲发出的声响。那声响清晰着、冰冷着,也坚硬着。

骑在枣红马上的人,是长安城里老百姓议论最多的皇子,是有着“天策上将”之称的秦王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