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喋血玄武门(第14/17页)

长孙氏太有先见之明了,她预见到了李世民会出事,所以拜托尉迟恭。而尉迟恭正因为长孙氏的拜托,才在李世民追李元吉时跟了上来,并在关键时刻救了他。

“殿下!”尉迟恭扶起李世民,见他身上并没有伤,只是神情有些呆滞,便说,“殿下!现在还不是难过的时候……”

李世民看着他,眼泪夺眶而出。

尉迟恭还要说什么,见侯君集带着人过来了,便说:“殿下就交给你们了!我去追李元吉!”

随即纵马向李元吉逃跑的方向奔去。

战争还没有结束,不能有丝毫松懈。

一个受着伤、瘸着腿的人,即便拼死奔跑,又怎能跑得过战马?尉迟恭没追多久就看到了李元吉。

“你的末日到了!看你还往哪里逃!”尉迟恭一边喊,一边搭弓射箭。

当羽箭再次射中李元吉时,李元吉在发出一声痛苦的叫声后,扑面倒地。这次,他没能再爬起来。李元吉的手脚在经过几下抽搐后,一动不动了。

尉迟恭是李世民的救星,但同时也是李元吉的灾星。似乎,李元吉每次和尉迟恭较量,都以输告终。曾经,他与尉迟恭比试马槊,结果三次负于尉迟恭;曾经,他找来杀手杀尉迟恭,结果,杀手狼狈逃窜;曾经,他诬陷尉迟恭,将他抓进牢里,结果还是被放了出来……

如今,他先是中了尉迟恭一箭,接着又死在了他的手下。

终究死在尉迟恭的手里,这是李元吉根本没想到的,也是最不愿意接受的结局。

公元626年的7月7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死在了玄武门之变中,那年,李建成38岁,李元吉24岁……

第八十三节 尉迟恭提刀现三泓池

(10)

敬君弘和吕世衡的死让玄武门禁卫军损失惨重。就在东宫和齐王的援军越战越勇,即将涌进玄武门时,张公谨和常何急忙下令,从城楼上往下扔火把、放羽箭。

于是,火把夹杂着箭羽纷纷从天而降,让那潮水般向宫内涌的薛万彻、冯家兄弟及谢叔方等人不得不重新退回玄武门外。

只是,门内门外的兵力悬殊,让那厚重的大门始终都没有机会关上。双方势均力敌,陷入了僵持中。

这种僵持,对秦王这边是非常不利的,他们怕皇上会派兵。当然,对太子和齐王那边同样不利,因为太子和齐王生死未卜。多耽误一分,太子和齐王的生命就多了一份威胁(那时候,他们并不知太子和齐王已死)。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冯立皱着眉头说,“这样下去,等我们冲进去,太子殿下可就……”

冯立不敢再说下去,薛万彻和冯翊全都明白他的意思。突然,薛万彻说:“既然玄武门久攻无法入内,不如我们去攻打秦王府吧!”

薛万彻的这一建议,顿时取得了大家的赞同。冯家两兄弟甚至在想,怎么不早点儿想到这一点呢?早这么做了,说不定会吸引秦王的一部分兵力。

太子和齐王的援军高声叫喊着要去攻打秦王府,这让玄武门城楼上的将士们惶恐不安。

他们不能不惶恐,秦王府的精锐已倾巢而出,里面不是妇女儿童,就是老弱病残,或者像房玄龄、杜如晦那样的文官,可以说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没有防御能力。

就在张公谨着急得团团转之时,突然听到周边刚刚还嘈杂的声音顿时消失了。张公谨抬眼一看,发现周围连同常何在内的所有人全都一脸惊恐,看着同一个方向。特别是常何,脸色煞白。

张公谨正要朝他们看去的方向看去,只听一个洪亮而略显兴奋的声音响起:“公谨兄!我尉迟来也!”

张公谨一看,尉迟恭双手各提一个还在滴血的人头,一脸兴奋地走了过来。

“这是……”张公谨一脸惊恐,看着那血肉模糊的头颅,“尉迟将军,这是……”

张公谨的嘴唇开始发颤,说不出完整话来。

“你是说他们吗?”尉迟恭抖抖手里的头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

尉迟恭那满不在乎的表情以及兴奋过度的声音,让常何的头轰的一声,站立不稳,连退两步。

对太子李建成,常何还是有些感情的。李建成也曾有恩于他,之所以最后选择帮助秦王李世民,是李世民不仅有恩于他,且让他崇拜。而且当时他们和他说的时候,只说擒拿太子和齐王,并没说要杀了他们。可现在,不仅杀了他们,还砍下了他们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