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27/30页)

带人砍死他的是定州刺史独孤修德。独孤修德的父亲独孤机曾是王世充的手下,被王世充以叛逃为名杀了。独孤修德是在为父亲报仇。

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和哥哥王世伟虽然在王世充被乱刀砍死的那天捡回一条命,但惊魂未定的他们,也没能到蜀地,中途谋反失败,被杀。

虎牢关一战,区区三千五百人,打败了夏军十万人,堪称旷古绝今。而正因这次一役擒两王,解决了两大割据势力,使李唐国威大增,也为李唐之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十八节 韦氏入秦王府

(16)

一场战役灭掉两国,这样的胜利让李世民激动到很长时间都无法平静。洛阳百姓对他的感激和欢迎,让他舍不得离开这里。虽然长安的唐高祖李渊已经几次下诏让他速归长安,可他依然找着各种借口在洛阳逗留,甚至还令人将他的妻子秦王妃长孙氏接到了洛阳。

他的胜利,他要第一个和她分享。两个人已经好几个月没见了,一见面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仗已打完,且夫君也要回家了,为何还要让妾来这里呢?”长孙氏羞红着脸说。话虽这么说,对李世民派人接她过来,还是很开心。

“不是想你了吗?”李世民轻声说,“拖一天都是煎熬!”

其实,想长孙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想让长孙氏看一看这座他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的城池,还想让她感受一下洛阳百姓对他的感激和拥护。

“洛阳是个好地方,有很多美景,娘子肯定会喜欢的。”李世民说,“儿时,父皇常常带我来洛阳游玩。”

洛阳对李世民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并没有到李渊常带他来游玩的地步。之所以对此地有感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曾给他留下过一段美好回忆。

“明天吗?”长孙氏微微蹙眉道,“妾想明天为洛阳百姓发放粮食!”

“发放粮食?”李世民说,“娘子放心,这事不用你去。洛阳收复后的第二日,我已经吩咐开仓放粮了!”

长孙氏轻轻摇了摇头。

“那是朝廷做的,妾想以个人名义去看望洛阳的老百姓。”长孙氏又说。

“不行!太危险了!”李世民脱口而出,“谁也不能保证百姓里面不会混有王世充的残余势力。”

“夫君放心,如今大势已定,即便有王世充的残余势力,也不敢怎么样。再说了,妾想去,是因那些被围困了七八个月的老百姓,在这段时间,很多穷人都被饿死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这场战争,作为战争的一方,即便是胜了,对百姓也是有罪的。”长孙氏说。

李世民唉了口气说:“娘子又妇人之仁了,战争就是这样的,现在他们已经很好了。王世充控制时,洛阳就是个刑场!”

“那就当妾是在赎罪吧,为这场战争给无辜百姓造成的伤害而赎罪!”长孙氏眼睛红了。

战争是残酷的,在这七八个月时间里,身在长安的长孙氏没有一天不在为李世民担心。如果不是幼小的儿子需要她,她一定会什么都不顾地来到洛阳的。除了是为李世民担心,还在为洛阳的百姓担心。在听说洛阳百姓因为这场战争,被唐军围困,死者众多后,她还曾去寺庙为李世民祈福,为洛阳百姓祈福,祈祷战争能快点结束,祈祷她的夫君能早点凯旋,百姓少受点苦。

听长孙氏这么一说,李世民有些惭愧,心想,自己只想着怎么打赢这场仗,倒没想过战争会给百姓造成伤害。长孙氏看出了李世民的愧疚,又反过来安慰他说:“夫君是干大事的,干大事者不拘小节,夫君打仗,自然只应该想怎么赢,不用想其他的。何况夫君打胜仗,收复洛阳,不也是为了洛阳百姓吗?听说那王世充很残暴,百姓过得很苦。这下好了,洛阳的老百姓不用那么苦啦,也不用饿肚子了。”

长孙氏这几句话一说,李世民又高兴起来,点头道:“娘子所言即是,既然娘子要去给百姓发放粮食,那就让我陪着娘子去吧!”

“夫君还是去做您该做的事吧!夫君累了几个月,辛苦了,那些将士们也累了,你们好好休息休息,喝酒庆祝庆祝!这种事就交给妾来做吧!”长孙氏抚摸着李世民那比出征前瘦了一圈的脸,心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