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太原之争(第13/28页)
那年,刘文静52岁。刘文静的哥哥,刘文起也因弟弟受到牵连,被赐死,刘家被抄家……
10年后,也就是公元629年,李世民坐上皇位,追复刘文静官爵,当然,这也是后话。
第三十九节 李世民屠夏
(10)
刘文静的死并未在唐朝廷引起多大反响,大家的关注点在另一件关系着李唐江山的事上。这件事就是刘武周夺得晋阳,得晋阳以北大部分地区。
晋阳对李唐意义深远。隋炀帝先失晋阳再失长安,最后失去大隋江山,这让深信宿命的唐高祖李渊很是焦虑。再加上裴寂和李元吉不停地在他耳边说刘武周、宋金刚多么多么厉害,加深了唐高祖李渊的恐惧心理。如何避免不再重蹈隋炀帝覆辙?那就是严加防守长安。只要长安不失,隋炀帝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既然已经失去晋阳,那就固守长安,让刘武周无法得逞。李渊的这种念头一生出,便有了放弃整个山西的想法。
这天上朝时,面对李世民等人提出的攻打晋阳请奏,他淡淡地说:“刘武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只几个月就攻下了多半个山西,天下割据势力不单是他一个,先把他放放吧!攻打晋阳的事就暂时不要提了!”
李世民在惊愕中抬起了头,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父皇要放弃晋阳?”他喃喃着。
“皇上是这个意思!”身边的长孙无忌,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
自己没有听错,太不可思议了。父亲,这位唐朝廷至高无上的皇帝,竟然在这关键时刻,又犯了胆怯的老毛病。想当初,直驱长安时,如果不是自己苦苦哀求,父亲早就退缩了,那么,还会有今天的大唐吗?
李世民看着父亲,看着金銮殿上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父亲。那时候,他的心里有了“如果我坐上了皇位,一定不会这么懦弱”的念头。
“父皇……父皇放弃晋阳?不想再拿回晋阳了?”李世民的声音有些颤抖,那是他竭力压制住内心愤怒而发出的声音。
“不是不想拿回,是暂时无法拿回!现在的精力如果都放在对付刘武周上,那么,其他地方的割据势力,势必会借机捣乱……”李渊说。
其实,他内心还有另外的担心,那就是曾经不得已归了唐,依然心存不甘的地方官员,很可能在此时起兵谋反。如果真是这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还算稳固的李唐基业,又该摇摇欲坠了。他必须防范,加大精力防范。
“父皇!那可是晋阳……是我们兴国之地!”李世民大声说。过度的激动,让他的声音变了调,尖利起来,“任何地方都能失去,这里必须夺回来!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夺回来!”
李世民那反常的尖利的嗓音,惊呆了在场的官员。他们全都屏住呼吸,有用余光看李世民的,也有抬眼皮看金銮殿上的李渊的。
金銮殿上的李渊,原本端坐的身体稍稍朝前倾着。李世民的反应,同样超出了他的预想。他知道李世民不会认同他的这个想法,但没想到他以这种方式,以和自己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他有些愤怒,愤怒让他看起来有些不安,身体不时动着,像有一万只跳蚤在身上爬行。
整个大殿空气紧张,所有官员都像被冻结。长孙无忌不禁为李世民担心起来,他决定打破僵局。
“陛下,这晋阳不能给刘武周!”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说,“刘武周绝对不会只有这么点胃口,他一定还想得到更多!而且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会越多。我们不能让他得逞……一定要遏制住他的野心。”
大殿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冻结”的官员也活了。
“陛下,刘武周要的是天下!”房玄龄也上前一步说。
李渊前倾的身体重新恢复正常,他看看李世民,又看看长孙无忌,再看看房玄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们都是秦王府的人,这秦王府的人,敢这么挑战自己的权威,胆子也太大了,这胆子是谁给的?不就是秦王李世民,自己的二儿子二郎吗?
看来,不仅要防范外侵,防内乱,还要防秦王府啊!李渊想。不过,抛开他们是秦王府的人,抛开他们胆大挑战自己的权威,他们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李渊长长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然后将眼光看向李建成和李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