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渊步步为营夺长安(第19/21页)
“哦?”李世民越发对这位乔松感兴趣了,“有学识才华,又孝顺……还真是个难得的人才,此人贵庚?家住何处?”
“三十往上,四十不足!”颜师古想了想说,“此人应该就在泾阳,在我们要前往的这一路上!”
“那太好了!到时候我一定要去拜访拜访!”李世民说。
李世民就这么一边网罗人才,一边率大军从渭北由西向长安进发,路经三原县时,就和进自己地盘一样,那些守军个个如同专门在等李世民大军的到来,他们刚到城门,守军首领便举旗投降,双方其乐融融,就差说“就等你们来了”这句话了。
顺利拿下三原县后,经过短暂的休整,李世民便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一路由段志玄率领,做先锋部队,向泾阳进发。而他则和长孙无忌、柴绍、阿史那大柰则紧随其后慢行。
李世民这么做也有他的原因,经过三原县后,他知道泾阳肯定也不用多费周折,就让一部分人慢行节省体力。果不其然,泾阳比那三原县还顺利,泾阳守军在段志玄的先锋部队还未到来时,只看到大旗便城门大开,热情相迎。段志玄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泾阳就这么被收复了,投靠者也是络绎不绝。
随后赶到的李世民大喜过望,这哪里是在攻城?简直就是回老家吗。既然已回老家,还不好好犒劳犒劳将士们?当然,李世民在此又做短暂停留,是因为一个人——颜师古推荐的房玄龄。
李世民一路上的顺利,除了隋朝确实已经天怒人怨外,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而他一路上的网罗人才,更说明了他的野心和前瞻性,他知道“人和”的重要,攻心的重要,更知道如何集大家智慧为他所用的重要……
(11)
房玄龄家住何处,于志宁和颜师古在泾阳打听了很久才打听到,听说住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李世民得知后,当即叫他们带他去。三个人出了城,走过一条崎岖小路,又拐过一个山坡,这才在一处山谷停了下来。
“就是那儿!就前面那里!”颜师古指指几百米以外一间简陋茅草屋说,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
颜师古有些后悔没有坚持派人将房玄龄叫到泾阳城去见李世民,让一个大都督跟自己走半个多小时去见一个“闲人”,怎么想怎么荒唐。如果那房玄龄的才学有夸大成分,无法令李世民满意呢?那自己岂不成了一个随便夸海口的人?
颜师古心里有些忐忑。
在他和于志宁费力打听到房玄龄的住处,李世民说要亲自拜见时,长孙无忌劝李世民不用那么麻烦,说派人骑马叫来房玄龄就行了,可李世民非自己亲自去不可。
“你们听说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的事吗?”李世民问。
“当然知道了,那刘备两次去见诸葛孔明,诸葛孔明都不见。”长孙顺德插嘴道,“只是……这个叫乔松的,真能和人家诸葛孔明相比吗?谁知道他……”
长孙顺德还没说完便不再说了,他的话被长孙无忌的眼神叫停了。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按辈分,长孙无忌应该叫长孙顺德为叔父,可对这个有勇缺谋又鲁莽的远房叔叔,长孙无忌很是瞧不起,从来不给他好脸色。而那长孙顺德也不知为何,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怕远方侄子长孙无忌,特别怕长孙无忌瞪着牛眼看他,一看他,他就发虚。
长孙无忌和妹妹长孙氏虽然同父同母,但长相却完全不同,长孙氏鹅蛋脸,柳叶眉,樱桃红唇高鼻梁,像母亲高氏一样漂亮,可那长孙无忌的长相就不尽如人意了,他的长相似乎混合了父母的长相,只是搭配有些混乱,既继承着母亲的大眼高鼻,又继承了父亲的圆鼻,圆头。这让他的长相看起来有些滑稽,高兴起来,他眉飞色舞,整张脸都收了起来,五官挤成一团,严肃起来呢,整张脸又耷拉着,拉得老长。
不过,虽然长相不出众,但长孙无忌却武艺超群,头脑灵活,是个文武全才。
长孙无忌只瞟了一眼叔父,长孙顺德便灰溜溜地走了,这让刘弘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心想,这小子就该无忌收拾。
李世民执意要亲自去会房玄龄,长孙无忌将看叔父的冷冷的眼神收回,看向李世民时,温暖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