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第5/19页)

 

这一精简缩编,为下一步大进大退作好了准备。红军像一个不倒的力士,裹紧绑腿,勒好鞋带,准备疾步流星向敌人挑战了。

 

同日,滇军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部从南北两个方向压向扎西。中革军委决定迅速脱离川军与滇军侧击先敌东渡赤水,将作战目标转换为黔军及中央军薛岳部。

 

尽管没有着意说明,但在川、滇、黔边区建立根据地提出仅3天,根据敌我态势,行动指针已偏向了黔北。

 

2月15日,红军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

 

16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指出:“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

 

四渡赤水的每一渡都是寻机,不是目的。

 

因为实行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所以很快捕捉到了眼前出现的战机。

 

二渡赤水的战机之中,潜伏着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2月24日,林彪率一军团攻占桐梓。第二天三军团向桐梓开进中。前卫红十三团抓获几名黔军俘虏,得知娄山关仅有黔军柏辉章部3个团,杜肇华部一个旅在娄山关以南近3公里处的黑神庙。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立即向彭德怀报告。

 

25日14时,彭德怀、杨尚昆向中革军委报告上述情况,提出以迅速动作歼灭此敌。20时,一军团林彪、聂荣臻也致电朱德,建议以主力在娄山关南消灭黔敌。

 

两大主力军团领导人意见一致,使中革军委决心即定。

 

25日23时,即在收到彭、杨电报9个小时、林、聂电报3个小时后,朱德电复彭、杨、林、聂:一、三军团及干部团统归彭、杨指挥,应于26日迂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并乘胜夺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的关键。

 

24时,朱德再补一电给彭、杨、林、聂:同意彭、杨25日14时来电部署,全军统归彭、杨指挥。

 

彭德怀的基本部署是:三军团担任正面主攻。一军团向黑神庙之敌侧后迂回,五军团迟滞由桐梓方向来援之川敌。

 

红十三团向娄山关急进。前卫侦察连连长韦杰和手枪排战士换上国民党军装,一鼓作气冲到娄山关口。十三团刚刚占领关口,黔军就发起反击。彭德怀命令红十二团从正面冲击,硬把敌人压了下去。

 

十二团政委钟赤兵腿被打断,没有麻醉药品,硬是咬紧牙关锯掉了一条腿。部队认为他不能随军行动了,拿出一部分钱要他留在本地。只剩一条腿的钟赤兵坚决不肯,有人劝他就拔出手枪要拼命,只好用担架抬走他。很快,他就奇迹般的可以用一条腿在马背上翻上翻下了。

 

十二团参谋长孔权(一说孔宪权)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后来用担架抬进遵义城罗马天主教堂里,与臀部负伤的十三团俱乐部主任胡耀邦住在一处。半个世纪后胡耀邦还清楚记得,疼痛难忍的孔权喊了一夜“杀!杀!杀!”弄得大家一夜未眠。

 

孔权被留在了当地,解放后担任遵义纪念馆馆长。胡耀邦后来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钟赤兵1955年授衔中将。前卫侦察连连长韦杰1955年也授衔中将。

 

2月26日,一、三军团占领娄山关。

 

兵败如山倒。残敌纷纷向遵义溃逃,遵义守敌极度慌乱。

 

红军乘胜向遵义进击,于28日晨再占遵义。

 

三军团为此又牺牲了参谋长邓萍。当时十一团政委张爱萍正站在一个土堆上观察遵义老城地形,军团参谋长邓萍来了。土堆只有一个,张爱萍就下来,让邓萍站上去。邓萍站上去后正向张爱萍布置任务,突然头一歪靠在了张爱萍身上,张爱萍沾一身血还不知怎么回事。后来发现邓萍牺牲了,赶紧给彭德怀打电话。彭德怀还没有听清就在电话里骂起来:“你们都给我往最前线上吧,你们都去牺牲!”

 

他就怕邓萍牺牲,没有想到邓萍真的牺牲了。

 

张爱萍后来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杨尚昆说,是邓萍替张爱萍牺牲了。

 

1966年7月,被贬到三线建委任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在参加完贵州省“六盘水煤炭规划会议”后,坐车专门来到当年的遵义战场。当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彭德怀衣服淋湿了也不觉得,指着一块地方,告诉周围的人:31年前邓萍就牺牲在那里。想起牺牲的战友,念及光阴流逝及经历坎坷,彭德怀动情地说:“堂堂七尺男儿,洒尽一腔热血,真乃人间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