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第8/12页)

楚王熊悍鼎
相传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系楚幽王熊悍所铸。
楚幽王十年,楚国发生政变。之后,一个献有孕之女的故事开始流传,要点在于否定幽王及其同母弟哀王的楚国王室血统。最终,这个故事移花接木到秦始皇头上。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熊悍去世,熊悍的同母弟,也就是李园妹的小儿子熊犹即位,是为楚哀王。熊犹是考烈王的遗腹子,年幼不过十岁,政权的维系,仍然由太后和舅父李园掌握。两个月后,楚国发生政变,楚哀王被杀,考烈王的庶子负刍被拥立为楚王。这件事,《史记·楚世家》是这样记载的:
(楚幽王)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
这是说,楚幽王十年,幽王过世,他的同母弟弟熊犹接替他做了楚王,是为楚哀王。哀王被立两个多月后,“负刍之徒”杀死哀王而拥立负刍为楚王。所谓“负刍之徒”,就是支持考烈王的庶子负刍的政治势力,他们发动了政变,建立起以负刍为王的新政权。由于这次政变,以李园兄妹为核心、当政十年之久的李氏外戚集团被消灭。
楚国的这一段历史清楚以后,我们再回到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上来。将两者对照结合起来看的话,故事的真正受益者是谁,他编造这个故事的理由和动机,大致也就可以看出来了。
春申君献有孕之女故事的真正受益者,应该是公元前228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楚国政权的第四十四代楚王负刍和“负刍之徒”,也就是以考烈王的庶子负刍为首的新的政治集团。这个故事,为他们消灭政治对手,也就是以李园兄妹为核心的长期掌控楚国政权的外戚集团提供了最好的口实。这个口实就是,由于李园兄妹利用春申君欺骗了考烈王,楚幽王和楚哀王都不是考烈王的儿子,因而应当被考烈王真正的儿子取而代之。
政治权谋说,凡是要夺取政权,总是要制造舆论。制造夺权的舆论,首要在于宣称旧政权的不义、不道和非正统,以此作为新政权正义、有道和正统的铺垫。连接故事编造的历史和故事中的历史作合情合理的推断,春申君献有孕之女这个故事的离奇内容,很可能是楚王负刍之徒编造出来的;这个故事的成形和出现,应当在公元前228年至公元前227年,也就是楚王负刍即位前后。
9. 移花接木的线索
春申君献有孕之女这个故事的真假虚实、来龙去脉大体清楚以后,我们自然会继续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又是如何移花接木地扯到吕不韦身上,别有用心地编造出秦始皇不是庄襄王儿子的故事呢?
《史记·春申君列传》所载的春申君献有孕之女故事,是用这样的话收场的:春申君被李园埋伏的武士杀死,家族被诛灭以后,“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这句收场白是说,春申君献给楚考烈王的有孕之女——也就是李园妹——所生下的儿子,被立为王,即是楚幽王。这一年,是秦始皇即位的第九年。嫪毐在这一年叛乱,被发现,诛灭三族,吕不韦也因此被废相。
《史记·春申君列传》本来是讲楚国的事情,讲完春申君、李园、楚幽王的事情后,突然笔头一转,扯到秦始皇、嫪毐、吕不韦身上去了,很有些不自然。不但不自然,而且这种不自然的写法,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联想,春申君、李园和楚幽王的事情,与秦始皇、嫪毐和吕不韦的事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
我们已经说过,司马迁是严谨的历史学家,他是不编故事的。但是,他是喜欢听故事的,他在编撰《史记》的时候,为了丰富纪事的内容,选取了一些既有的历史故事作为史实写进书中。他在选取这些历史故事时,首先面临着如何判断真伪,如何取舍留存的问题。同时,他在选取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多是当时游士们的口头讲述,外交辞令之间插入的话引子,没有纪年,时间混乱,他必须为它们确定年代后,才能写入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