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第5/12页)
你可以想一想,董事长和他的亲族们,不知情则已,知道了就要拿你是问,拿你开刀。你不但自己得保密,也望前妻千万不能漏出一点风声。你可以想一想,你的前妻做了董事长夫人,她怕事情暴露,危及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和生命,一定要你永远闭口。你可以想一想,在更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儿子真的获得了继承权,做了董事长,为了维护他继承公司的正当性,他和你最好的选择都是永远保密。一旦真情暴露,在你和公司之间,你的儿子只能选择一个。毫无疑问,权衡利害的结果,最好的选择就是请你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事实上,春申君献李园妹给考烈王的结局,与总经理献老婆给董事长的结局是相同的,这个结局就是杀人灭口。
故事结尾说,李园妹做了王后,儿子做了太子,李园也受宠当权以后,担心春申君泄露秘密,担心春申君骄横,于是偷偷招募武士,准备杀春申君灭口,楚国国内有人知道了内情。
就在春申君做丞相的第二十五个年头,考烈王病重。一位叫作朱英的知情人来见春申君,警告说:“世上有不望而来的福气,又有不望而来的灾祸。如今君侯身处不望而来的世道,服侍不望而来的君主,难道不会没有不望而来的人吗?”朱英的话里五次提到“不望而来”,他所说的“不望而来”,就是“意想不到”,超出预计之外的意思。朱英的话含蓄婉转,意思是说楚王病重,政情将有变化,不可不早作打算,提防别有用心的人。
春申君问道:“什么叫作不望而来的福气?”
朱英回答说:“君侯做丞相二十多年,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相当于楚王。如今楚王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太子年幼,君侯将要辅佐幼王,执政当国。那时候,君侯固然可以做商代的伊尹和周代的周公,辅政到幼王长大成人,然后将政权交还;不过,君侯也可以南面称孤,自己来做楚王。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望而来的福气。”
春申君又问道:“什么叫作不望而来的灾祸呢?”
朱英回答说:“国舅李园,因为不能当政掌权而怨望君侯。他虽然不执掌兵权,却早就在私养武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园必定先入宫中夺取权力,杀害君侯以灭口。这就是我所谓的不望而来的灾祸。”
春申君再问道:“什么叫作不望而来的人呢?”
朱英回答说:“请君侯任命臣下我为郎中,安排在宫中,一旦楚王死,李园抢先进宫,臣下就为君侯杀死李园。这就是不望而来的人。”
春申君不以为然,说道:“足下免了吧。李园是软弱的人,我又善待他,不至于如此。”
朱英知道春申君不用自己的主意,恐怕将来灾祸及身,于是就隐身逃亡了。
十七天以后,考烈王死去,李园果然抢先进入宫中,在宫门内埋伏武士。春申君进入宫门,武士们刺杀春申君,将他的头砍下来扔到宫门外。李园于是夺取政权,布置属吏,将春申君一家诛灭了。
这个不幸的结局,倒是合情合理。不管任何时代任何人,假如谁有献有孕之女夺嗣的念头,谁就等着被杀人灭口的结局吧。
6. 献女故事的前提崩溃
我用男性女性深入历史现场来衡量献有孕之女故事真伪的方式,曾经受到友人的质疑,认为过于低俗,可能降低历史推理的档次。我经过再三考虑以后,还是决定保留。之所以决定保留,是因为我希望由此强调常情常理在衡量历史真伪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在历史世界中的多年游历,我深感历史在演变,人物在更替,不变的是人性,相通的是人情。不变的人性、相通的人情,是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古人,现在之所以能够知晓过去的认知基础。用我们今天的常识和常情不能理喻的往事,一定不会是原样真实的;违情失理的地方,一定有它特殊的因由,这些特殊的因由,常常是历史的真相所在。
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傻子大聚会的编造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当中,也有真实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故事的人物和结局是真实的,李园后来当政的事情,也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得到了证明(下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