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5/20页)
这个向导确实很有本事,他带了他们走过许多僻径山道,都是刘七爹、白老爹生平未经之路。他毫不留情地讽嘲那两位说:“你们枉自夸说熟悉这里的途径,却不知道盘过这座小山头,就到灵寿的乐乡镇,要少走百把里路,还不会碰到金人。你说呢,你们走过这条近路不曾?”
刘七爹红了脸,故作违心之论地回答:“这条路,俺小时候好像走了两次,只是年纪大了,一时想不起来。”
那向导哈哈大笑道:“这条路还是这几年中开出来的,这石碑上的字还是新刻如初,几十年前哪来此路,老爹可是说了糊涂话了。”
有时他们要穿过大路,忽见金军的旌旗如林,已在目前,耳壁厢也听得他们的蹄声嘚嘚,似乎已撞入虎口。那向导不慌不忙,一转身之间,就把他们隐蔽起来,多次化险为夷。也有过几次,走过金人的检查哨,金军大声吆喝着检查行人,他正眼儿也不觑,大模大样地领着他们走过去。那些岗哨居然也好像瞎了眼似的放他们过去,不作一声。
这七八天的时间都在极度惊险中度过。每时每刻都可以发生危机,每次都被他们逃过。这样倒好,至少把亸娘的患得患失之心冲淡了一半。
向导一直把他们送到西山脚下,和尚洞山寨已隐隐在望。那向导一路上顶撞刘七爹,以为刘七爹一定要克扣他的带路钱,谁知刘七爹笑嘻嘻地从行囊中取出一锭十两大银,比原来讲定的酬谢足足增加了一倍。他喜出望外,连连磕头称谢,欢天喜地地回去。连路上打来的一些小虫蚁儿也不要了,一并送与亸娘。
他们来到山脚下,山上已经得到消息,有人迎下山来。忧心忡忡的亸娘的不祥预感果然又一次得到证实。
郭有恒万分热情地把他们迎上山去,当赵大嫂问起马廉访、赵大哥时,他轻描淡写地回答道:“赵大哥仍在五马山寨,马廉访日前率队出击,尚未回寨,就由小弟陪同王都监、大嫂、少夫人等上山去休息了,再作商议不迟。”
3
刘七爹等想不到金人押送太上皇一行俘囚过境之事,在和尚洞山寨中的马扩却早已想到了,并且预筹应付之策,积极准备行动起来。
今年初,马扩伤寒甫愈,在陈广、巩仲达、沙真等人的掩护下,平安上山。接着就与从五马山寨赶回来的赵邦杰大哥会面,二人就山寨大计、义军今后的动向讨论了几天,暂时规定了分工。
大致上规定赵邦杰今后的任务偏重于组织力量,扩大义军的影响,特别是草建五马山寨。鉴于真定乃四战之地,西山诸寨一直是金人攻击的目标,难免有失守的一天。赵邦杰力主把山寨转移到相距二百多里路,地处庆源府赞皇县以西的五马山寨去。那里本来就有相当基础,经过赵邦杰几个月来的惨淡经营,修建好朝天、铁壁两处主寨,其他的垣墙、关口、壁垒、营栅及居民的建筑物也已大致就绪。原来囤积在和尚洞的粮食物资,也陆续迁往。目前赵邦杰继续留在那里与两河义军首领韦寿佺、刘里忙、李宋臣等往来联络,已拥有新老部队六七万人。马扩上山以后,由于他本人的要求,和尚洞归寨之事,就完全交给马扩去处理了。
他们二人间,在一项根本性的问题上,各自保留着不同的看法。赵邦杰从发展义军的角度出发,曾提出放弃老寨,以全力经营新寨的建议。马扩则利用赵邦杰的论据,反对这项建议,正因为真定乃四战之地,扼南北之冲,若据以出击,可以影响全局,非五马山据守一隅之地可比。这时马扩的目光已注射到下面的一步棋。根据他的分析,东京沦陷,朝廷沦亡,今后金人的措施,不外乎存赵或废赵二途。如果他们实行了后者,废黜赵皇,或自主中原,或另立伪朝,很可能抄辽太宗耶律德光的老文章,尽俘赵氏子孙北行出塞。从东京北上,真定乃必经之途,只要消息打探得确实,组织得法,未始没有可能把二帝及其他天眷从金人手中搭救出来,这样就可以震动全局,大振天下人之士气,乃至于扭转乾坤。因此马扩无论如何,不愿放弃和尚洞这个重要的据点。
灭虏的大目标一致,看起来二人争论的焦点仍在要不要联宋,要不要保宋。赵邦杰虽已改名为赵邦之杰,表示他承认并接受宋朝的统治,那仅出于一时的利用。他对马扩救援赵氏二帝的计划,并不表示太多的热心。不过他也看到万一此举有成,确能振奋全国军民之心,有助于灭虏大计,因此也不加反对,但以不妨碍发展新寨为前提。二人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