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8/12页)

何老爹阐述的正好是李师师的观点。他们两人直接或间接都吃过开封尹的苦头,因而形成以开封尹为出发点进而扩大至许多官员都是一丘之貉的激烈观点。这个观点的形成,很难说是谁影响了谁,很可能就是两人互相影响的。

他们从朝政腐败讲到边疆危机,从边疆危机又回到朝政腐败,讲来讲去,都是一片漆黑,令人沮丧。这时陈东又说:“蔡京再柄国政后,借口老病,把政府文书都捧到家里去裁决,声势较前更为烜赫。他重用蜀人王时雍为吏部郎,通过他卖官鬻爵,只要金帛花到家,你要买什么官职,都可以商量。王时雍以居间人的身份,两面说合,内外交通,不多时,就发了大财。他又特别照顾乡人,太学中也有他的两个同乡,与他做成了交易,得肥缺而去。如今太学生都称王时雍为‘三川牙郎’,他听到后大骂太学生无知,说经我之手做到大官的各路都有,何止家乡三川而已,称我为‘四海牙郎’,倒还不离谱,称我为‘三川牙郎’,却未免小看我了。”

“少阳年近四十,官位犹虚,”邢倞趁机打趣陈东道,“何不就走了那牙郎的门路,弄个一官半职,也好衣锦回乡去风光风光!”

“哎呀!”陈东摇晃着手里的酒盅,哈哈笑起来,“想俺陈东既非蜀人,手中又无有多金,你说凭着这些瓦盏陶碗,王时雍就把官职卖与我不成?看来,这个牙郎休想在俺身上赚取这笔佣金。”

这番诙谐,总算略略冲淡些黯淡的气氛。这时,每人一份“合羹”,早在肚里化掉了,牛肚、盐水鸭也早已化为乌有,大家憋着一口闷气喝寡酒,眼看半斤多的白干也将喝完,忽然墙外传来一声节奏感很强,但听起来却很有点凄凉味的“五香……兔……安肉啊!卖五香兔安肉”的叫卖声。原来东京附近多产野兔,因此每夜都有不少小贩,头顶一只装满兔肉的五屉竹篮,手中摇晃着一盏标明自己姓氏以示区别的灯笼,在大街小巷中往来兜卖。对市声很有讲究的专家们指出,“兔”字发音太平,无法拖长,一定要在它下面加个过渡音“安”字,把这一声延长,在空中长时间地荡漾着,才合于叫卖之用。这一声果然十分中听,比“三川牙郎”卖通判、卖知州的叫卖声要中听得多,陈东、何老爹都喜欢吃野兔肉,二人争着去买,这时坐在外档的何老爹就占了便宜,他把食桌轻轻一拖,挡住了二位的出路,自己手脚便捷地奔出学宫大门,买了两大包兔肉回来。三人相对,连得那邢老头也不再说什么消化不消化的话,自己一块接着一块地放进嘴里大嚼。

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刚才的那番话可能使他们在脑子里构成了一幅兵荒马乱、京畿四郊荠麦青青、野兔狡狐到处出没横行的场景,他们此刻在嘴里咀嚼的,大约就是这一缕凄凉的味儿。在赋性正直刚强,万事乐观,还有不同程度的诙谐上。三个人有不少的共同点,可是在此时此地,触目惊心,他们也难免有点东京人普遍存在的末日感,这种性格上共同存在的弱点要放到更大的灾难中去接受考验,才能锻炼得更加坚强起来。

4

燕山之役虽然给北宋王朝带来莫大的耻辱,带来迫在眉睫的危机,但它并没有起针砭之效,给宣和君臣一点刺激,使他们改弦更张,发愤图强。“哀莫大于心死”,很有理由怀疑这些人的腔子里是否还留着一颗尚在搏动的心脏,因为他们根本不以耻辱为耻辱,不以危机为危机。或者,至少可以说他们都是痼疾患者,不管别人怎样虐待他、鞭打他,把他摔在地上又踢上几脚,他当时哇呀呀地叫一阵痛,过后又忘乎所以。北宋政权现在确实是沉疴难起,已经病入膏肓了。

皇帝还是那个风流潇洒、风雅绝伦的皇帝,连年号也没有改变,仍然是那个他特别喜爱的、一直要把它顶住,顶到他被挤下皇位,不能再用它为止的年号。

但他毕竟也有点改变了。在他一向白皙丰满的脸庞上多少也出现了一点自以为饱经风霜忧患的表情,那种表情在过去侈言“天下太平”,一味强调“丰亨豫大,国运昌盛”的日子里是很少有过的。还有,他的口头禅“且待理会”“却又商量”,近来也说得少了,代替那些语气和婉的习惯用语的是比较严峻的“休,休”,含有一切事情都弄不好了,对人世间抱着一种消极态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