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2/9页)

第二天,大队人马重新整理了队伍,挨次前进,过了辰刻,前军、中坚相继进城,果然是风平浪静,不费一矢之功。粘罕的留守部队早一天都已撤走。原来昨夜的惊扰,就是有人看见北门外留守部队的撤走而引起的,真可谓是“庸人自扰”了。傍晚时分,童、蔡两使也进了城。去年四月间,童贯出师时,曾向官家借用御用钧容直,如今真正到了派正经用场的时候。他们用出吃奶的气力,一路敲敲打打、吹吹弹弹,进得城来,希望吸引全城的遗民都出来夹道欢迎“王师”,重睹汉家威仪。这一个目的果然达到了,几乎所有走得动路的居民都跑到街头上来欢迎王师。可是他们的人数稀稀朗朗,恰似久旱龟裂的田地上还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棵萎瘪枯干、垂头丧气的稻穗一样。实际上他们只是一群科头跣足、鹑衣百结的乞丐花子。原来阿骨打在撤退之际又纳用了刘彦宗的“釜底抽薪”之计,把全城所有的仕宦富室、平民贫户、商铺邸店、贾人工匠以至优伶娼妓、僧尼黄冠以及还有一点劳动力的无业游民,连同他们的金银财宝、物资用具、衣着粮食、器皿家生一股脑儿席卷而去。这里留下来的只有极少数的老弱病残以及无人照顾、自己又无以为生的鳏寡孤独和叫花乞丐,真是名副其实的“遗民”了。

金军不但胁裹去大多数的人民,搬走了一切搬得动的动产,大军临走前又进行一次大破坏,把城堞楼橹、宫殿居室、寺院庙塔、桥梁道路等搬载不去的不动产全都破坏了。这真是一次彻底友好的交割,彻底到居然没有留下一所像样的房屋勉强可供宣抚使驻节之用。偌大的一座燕京城只剩得一堆堆的瓦砾砖石、焦土枯草、断垣残圯、烧烬余屋。还剩下一些一时破坏不了的石柱石础、石桥石阶,也已疮痍满目,面目全非,把一座繁华壮丽的燕京城变成为一片尘封蛛网、狐兔横行的废墟。这真使童贯以下的全体军官大吃一惊。

北宋朝廷花了几年时间,消耗了大量钱粮,损折了几万人马,最后还要加上“岁币”和一百万缗的赎城费,赎回来的就是这样一座空城、一片废墟。

身为统帅的童贯、蔡攸处身在这座破烂凄惨的空城里也感到不是味儿。他们一向惯用物质价值来衡量天下的一切事物,既然到手的这座空城已毫无物质价值之可言,他们再要逗留在这里也大可不必了。好在它虽然没有物质价值了,但仍具有一定的抽象价值,不管怎样,他们总算是把舆图上的燕京城收复回来了,也就立了不世之功,他们在燕京只停留了十天,就急于凯旋回朝去领受赵官家的赏赐。出门一趟,总要捞回一点东西,才可算得不虚此行。

在北道整整熬了一年的蔡攸还坚决地推辞掉官家要他担任的“燕山路安抚使”的新职。童贯顺水推舟,乐得做个现成人情,向朝廷推荐河北路转运使詹度担当此职。詹度对此觊觑已久,只恨自己的资格还够不上当安抚使,一旦童贯做了人情,把蔡攸推出去的官职转让给他,真叫作天从人愿、喜出望外。

五月中,朝廷复文下来,还赍来了一颗新铸的“燕山路安抚使”的煌煌银印。童、蔡两个急忙把这颗银印,连同这座空城一并交割给詹度,率领禁军,快马加鞭地凯旋回朝。

当童贯、蔡攸急不可待地想要离开是非之地的燕京的同时,东京朝廷里也同样是唯恐再生意外,惶惶不可终日。

原来杨可世入燕的捷报递到东京时,朝廷的反应过于敏捷了,它马上发出几道诏书,明谕我军已收复燕京,准备择日告庙,并明谕开封府作速筹备庆贺大典。结果奇袭之师失败,还赔上刘延庆十万大军的溃散,发出去的诏书却像驷马既驰,无法追回了。这使得朝廷大坍其台,成为举国人民的笑柄。

这一次,官家和王黼等人吸取了惨痛的教训,矫枉过正,把事情推向反面。

四月十七日,童、蔡两宣抚统率大军进入燕京,在形式上收复燕京了讫。二十二日一篇洋洋洒洒,把历史追溯到二百年以上、把事实夸大了几十倍的《复燕奏》已经递给东京,又一次在字面上收复燕京了讫。朝廷仍然在字里行间看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唯恐再生枝节,迟迟不敢公开发表这个消息。连带童、蔡两个要求凯旋的奏章,也被耽搁了大半个月,累得他们在燕京城里日夜提心吊胆,寝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