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5/5页)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伊利法莱特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有个女儿,我的外甥女。我们都十分疼爱她。她现在二十二岁,成天烦恼得要命。我们必须给她找个丈夫,帮助她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两点我都能帮到她。”

“感谢你的帮助。”查尔斯热忱地说,“上帝知道,我最近是多么绝望啊。”

“你还想跟她聊聊吗,伊利法莱特?”艾比盖尔问道,丈夫的反应让她也改变了想法。

“不,艾比盖尔。”她丈夫插嘴说,“这是你应该解决的问题,不是法特应该解决的问题。”

“是这样吗?”布罗姆利太太说,“但是关于那位年轻人的情况,我该怎么跟她说呢?”

伊利法莱特早就知道会遇到这种情况。他递给她一份文件,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艾伯纳・黑尔的情况,其中包括这位年轻牧师的简单介绍、一份大学成绩单、一篇他所著的关于日内瓦教会纪律的论文,还有马尔波罗村吉迪恩・黑尔家的简略家谱。他们家是英格兰白金汉郡艾丽莎・黑尔的后裔。文件里还有一张单独的纸,上面说,如果有信件,可以寄给约翰・惠普尔和耶鲁的戴院长、马萨诸塞州马尔波罗村的几位基督教徒,还有艾伯纳的姐姐艾丝特。艾比盖尔看了一眼艾伯纳的外貌状况:“相貌清秀但脸色不好,牙齿整洁。”

如果全都是坏消息倒也好办,但这几句不错的评语却让艾比盖尔彻底绝望了,她抽泣着说:“我们甚至连奥怀希在哪里都不知道。”她指责丈夫缺乏父爱,“你居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送到……”

“亲爱的,”查尔斯坚决地说,“我唯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问,任由其消沉,整天躲在楼上的小房间里沉迷于宗教。如果她能在奥怀希找到爱情,过上充实的生活,那比她此刻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沃普尔的生活可强得多。你现在上楼去跟她谈谈。我相信,眼下她的心思应该又转到宗教这一边来了,说不定她会愿意抓住这个机会,结婚,然后去奥怀希。”

就这样,伊利法莱特・索恩牧师往马尔波罗和沃普尔分别跑了一趟。多亏他不辞劳苦的奔波,耶鲁校园里年轻的艾伯纳・黑尔终于收到了波士顿的来信。在六月的天气里,艾伯纳紧张得热汗直流:“亲爱的黑尔先生:通过伊利法莱特・索恩牧师认真细致的调查,遵照上帝的意志,美国公理会海外事务部很高兴地告知您,您被派往夏威夷履行传教职责。您和您的妻子将于9月1日在波士顿乘坐双桅船‘西提思’号出发。船长是詹德思。”随信还有一份打印出来的清单,上面列举了此次旅行中需要的约两百件物品:

三把剃须刀

一把太阳伞

一只箱子

一个指南针

三把剪刀

一对风箱

二十一条毛巾

四只杯子

三个石质水壶

一只脸盆

三个小盒子

一对壁炉柴架

一个车篷

一盏灯笼

一把拐杖

钩子若干

还有一封短信,上面简单地说:“望于七月底前往新罕布什尔州沃普尔,拜访查尔斯和艾比盖尔・布罗姆利家,在那里会见他们的女儿杰露莎。她是一位基督教徒,今年二十二岁。我想,你可能需要准备一些必需品以应付这次重要的会见,所以,随信附上三美元,这笔钱无须归还。”这封信的署名是“伊利法莱特・索恩。非洲传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