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0页)
皇家剧院的来宾中,华洋兼有,甚至还有日本人,当时有两万多日本人住在上海。他们当中,不仅仅有爵士乐爱好者,也有上海最好的爵士音乐家。从音乐素养和技巧方面来看,他们仅次于美国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林鸣会招聘他们。在闸北,他们有自己的夜总会,那里才是日本人聚居的地方。不过,作为剧院的客人,林鸣对他们一视同仁,如同他欢迎任何一位来宾,这也是夜上海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把政治和分歧关在门外,所有人都欢迎,所有人都平等。
当然,这其中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一个不是那么说得出口的原因,那就是没有人愿意直面战争,尤其是在夜晚,本来就该是享受快乐的夜晚。他们把每一次的侵犯和每一次的吞并称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这样一来就好容忍多了。比如,奉天事变[8]和长城抗战[9],就在上海发生的一 . 二八事变[10],导致了在上海这个中国城市,只有日本人可以佩带武器的规定。既然定义为“事件”,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照常工作,照常娱乐,照常消费,今晚该干啥还是可以干啥。“你好,”林鸣向每一位从他身边经过的客人致意,“欢迎来到新皇家剧院!”
他认出了汇丰银行的总裁,在他身后,是渣甸洋行的大班,身边带着跟了他很久的法国情人,自从他夫人去世后,这两人就在公开场合出双入对了。这个男人悲恸了很久,做得也很得体,现在,就连最固执的卫道者也该容忍吊在他手臂上这位丰满的厚眼皮海洛薇兹[11]了吧。在这一点上,白人有时候让林鸣觉得保守得有点不可思议。
见到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12],他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这位出生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写出了多首糅杂西洋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交响曲,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曲家,他的到来提升了今晚这场演出的档次。和平时一样,他依然穿着一件黑色丝质中式长袍,配上他那双有点鼓出来的蓝色大眼睛,还有棱角分明、英气逼人的脸庞,显得有点奇怪。“你好,阿甫!见到你很高兴。”林鸣伸出了手。
现在,大门关上了,每一个位置都坐满了,舞池里,欢声笑语,衣香鬓影,人们都等待着。终于,灯光暗下来了,只有一束光柱,斜斜地打在舞台的中央,林鸣举起双臂,走进了光圈:“各位,除夕夜快乐!”他大声地说道,顿时,一阵欢呼声席卷了他,“你们的侍者已经将最好吃的和最好喝的都给你们准备好了,我们将要在音乐美酒中迎来一九三七年!尽情地跳起舞来吧!”
人群再一次沸腾。在他的身后,第一批音乐家穿着蓝色西服出场了。他心里在默默祈祷,但愿托马斯已经准备就绪,于是,他张开了臂:“欢迎堪萨斯城国王乐队再次出演!”
整个舞厅淹没在尖啸声中,当托马斯跟着走进光圈时,声浪平息了。虽然托马斯也是普通身材,和林鸣并肩站在这柱光里,他显得很高大,令人眼前一亮。
聚光灯下,他的动作潇洒自如,步履轻捷地走向钢琴,然后稳稳地坐好,随着右手抬起放下,一串复合音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李斯特风格的曲调顿时攫住了在场每一位的注意力。这段音乐横空而出,瞬间又戛然而止,这只是个预热。那只手,又抬起来了,同时,他的脚有节奏地打着拍子,数到点,《萨伏伊顿步曲》[13]响起,仅仅弹了几个音节,舞池中的人们就像通了电一般兴奋起来。
很好,林鸣听出了曲目安排的巧妙之处。在开头用炫技来吸引听众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托马斯的钢琴上转移了。琴声就像一个背景,它总是在那里,延续着时间,但又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他还年轻,还青涩,刚刚从他的茅草屋里出来,但是,他已经在做一些新鲜的尝试,用经典来引入爵士。林鸣希望这种做法能改变人们的看法,不再视爵士乐为外国文化中暴力和危险的元素。没有人在听到这段开场之后还会认为爵士乐是来自于丛林的野蛮之物。即使抛开托马斯的个人风格,国王队也是炙手可热的,尤其是那对年轻的兄弟,查尔斯和欧内斯特.希金斯,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用轻快亮丽的萨克斯风一遍又一遍地冲撞歌曲的主调,而铜管悠然吹出了本来的节奏,协同吉他,把旋律悄然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