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4/10页)

“秘诀就是,”努尔对我解释道,“在通向桥梁的道路上修一些大斜坡。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吗?”

“不太明白。”我回答说。

他用食指在吉普车的挡风玻璃上画了一个桥梁示意图,连着一条陡然矮下去的平路,这条路遇到桥梁的地方又抬高,穿过去之后在另一边又矮了下去。努尔的示意图显示出一个锯齿状的大写字母W。“你也许管它叫阿富汗式桥梁。它对河水说,我想穿过去,但是我知道不能让你受苦。所以如果你的河水要泛滥奔腾,请向下,流到道路的矮坡上,别碍我的事。其他时候我也不碍你的事。是挺蠢的,但行之有效。”

我迟疑地问道:“但是洪水的时候就不能走那条路了?”

“当然不能,”努尔说,“但是如果你让河水顺其自然地流淌,一年只有一两次会淹没道路。有谁会整年离不开一条路呢?也许让路歇歇也是好事。”

虽然对于这种避重就轻的回答,我想出了六种巧妙的回敬方法,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德国人妄图驾驭的这条河流把我的屁股都浸湿了;而经过阿富汗人那座用巧劲儿修的桥时,我的屁股还是干的。而且五十多年来,一向如此。我闭紧了嘴巴。

我们正待整装出发,一辆卡车从加兹尼城方向沿路开了过来,车上有一队奇特的人,穿着色彩鲜艳活泼的服装,长长的黑发就像古希腊的杂役:前面是厚重的黑色发卷,剩余的头发垂及肩部。他们的面孔好似鹰隼,比一般的阿富汗人显得苍白一些。他们长相英俊,但其中有一个我认为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长相特别俊美。起初我不确定那是个男孩,卡车通过大桥的时候我一定是盯着他看来着,因为他用普什图语嚷了一句粗俗不堪的话,惹得卡车上的同伴们为他的傲慢喝起彩来。为表答谢,他像姑娘一样做了一个优美动作,但是他听到我用普什图语嚷了一句同样猥亵的话时吓了一跳。他哈哈大笑,把头摆来摆去,让长头发在阳光里闪闪发光,然后他用优美的手臂懒洋洋指着我嚷道:“我知道这些弗兰基想要什么,可他别想。”卡车上的男人们又一次为这位独一无二的成员喝起彩来,然后继续赶往坎大哈。

“他们是什么人?”我问道。

“舞蹈队,”努尔回答说,“他们整年在阿富汗巡回演出。”

“他们的长头发怎么回事?”

“传统如此。从他们的着装来看,这是一支很棒的舞蹈队。”

就在已经走完了到坎大哈的大部分路程时,我们遇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他的醒目之处在于,他不仅穿着传统的肥裤子和长衬衫,而且还套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女式外套。那原本一定是件漂亮衣裳,有长长的闪亮镶边,腰收得很紧,看上去就像是巴黎货。这件酒红色的外套仍然是韵味十足。

我让努尔停车,把那小伙子叫到我们的车上来,他高兴得瞪大了眼睛。他爬上后座,靠在备胎上,小心地理了理外衣。

“以前坐过汽车吗?”我用普什图语问道。

“没有。真是令人激动。”

“往坎大哈去是吗?”

“是的。去过春季庆典。”

“以前去过吗?”

“没有,”他的笑容一闪而过,“但是我听说过坎大哈。谁又没听说过呢?”

“你住在哪里?”

“山里。巴达克沙。”

“我不知道那个地方。”我对努尔说,努尔问了四五个问题,最后确定这地方在往北几百英里处。

“肯定是个垃圾场。”他用英语说。

“是好地方?”我用普什图语问道。

“噢!是个好地方!”年轻人热情地回答道,“去年收成非常好。秋天时我卖了一匹马给正往南去的普文达人。所以,我带着点钱去坎大哈,这个我可以说给你。”

他一说完就意识到这般夸口可能会送命,因为他并不了解我们是什么人,而被人知道带着钱的行路人经常会被杀死。毫无疑问,巴达克沙附近也时常发生这类事件,这个年轻人恐惧地看着我们。

“闭上你的嘴,你这傻瓜,”努尔厉声说道,“这回你挺走运。我们是政府里的人。”

年轻人叹了口气,不说话了,但是我又问道:“你这件外套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