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宋家遗产(第8/16页)
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都知道“院外援华集团”这个名字,但没有谁能准确地说出它是干什么的,参加的人都有谁。一位法国外交官说道:“如果搞这么一个集团的不是台湾当局,而是莫斯科,那么参与其中的那些人早就被以叛国罪判刑了。”
马奎斯·蔡尔兹如是写道:“凡是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这个能力巨大的援华集团给国会和各行政部门施加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在整个外交史上很难找到哪个代理机构和外交代表能与之匹敌。‘中华民国’政府采取的这种直接干预的方法可谓古今罕见。”这场运动的一部分工作给麦卡锡发动的政治迫害火上浇油。
“中华民国”政府还充分利用那些由赞同其观点的人担任首脑的公司,此外还雇用一些公关公司在美国设立了自己的“宣传部”。它深耕与那些有影响力且同情国民党的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合作建立了一些两党间“非营利性”的委员会,作为向美国政府施压的工具。宋氏家族的成员很少亲自指导各种活动,这么做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他们已经按照宋家人的标准,将一些负责日常事务的中国技术官僚变成了宋家新一代的门徒。
纽约的公关公司——联合集团公司把“中国银行”列为主要客户名单,另一家公关公司汉密尔顿·赖特公司曾跟“中华民国”政府签了6年合约,负责通过撰写发表各类文章、新闻报道、照片影像等为蒋介石及其政权塑造亲民形象。在赖特公司与“中华民国”政府签署的协议中曾有这样的一条保证条款:“报纸的编辑和读者均不得知道我社所发的75%的文章的资料来源。”亨利·卢斯的朋友、共和党人乔克·惠特尼拥有的先驱论坛报社多年以来一直向那些对其没有戒心的美国报纸提供类似的虚假材料,从来不说明材料的来源。
1949年,子文在战争期间创办的环球贸易公司曾被登记为一家替政府工作的外国代理机构,注册资产将近2 200万美元。总部在台湾的“中国新闻社”(CNS)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都设有分支机构,分发了数百万册名为《自由中国周刊》的刊物。它还在几家美国报纸上发表了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新闻报道和特写文章。在1946—1949年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竭力仿效美联社的台湾“中央通讯社”花费了6.54亿美元来捏造蒋介石反共斗争的系列文章,并盛情款待美国和远东地区的报社编辑和记者,平均每年花费超过2亿美元。怪不得美国民众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蒋介石是一个道德典范人物,认为他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据推测,为了欺骗美国民众,台湾每年的花费可能高达10亿美元。台湾当局对美国的极右报刊——尤其是影响力极大的奥克兰市的《论坛报》有着特别巨大的影响。这家报纸的老板威廉·F.诺兰参议员是西海岸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华盛顿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之一,国会的同僚们都称他为“台湾参议员”。蒋介石的另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是曼彻斯特极右报纸《工会领袖》的出版人、来自新罕布什尔的威廉·洛比。洛比还支持“院外援华集团”的布里奇斯参议员。此外还有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报业集团的罗易·霍华德、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约翰·戴利,当然还有亨利·卢斯。传记作家斯万伯格做了如下评估:
卢斯现在发现自己一生中最宏大的计划有失败的危险,将要一同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和基督教的命运,以及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地位,还包括他自己内心的平静和个人声誉。蒋介石最终统治中国本应该成为克莱斯勒大楼和洛克菲勒中心历时15年艰辛规划的辉煌成果,也是卢斯旗下的各个媒体数不清的宣传报道结下的硕果。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的崛起,促使卢斯采取了一种有力的对抗策略。比如,曾被他当作中国留学生培养机构的美国中国研究所,现如今重新登记注册为一家为台湾当局服务的外国机构(受托人为卢斯本人)。
新闻播报员罗伯特·艾伦报道说:
这场显著的外国袭击最为引人注意之处,就是它实际上是由一些著名的美国人策划的……卢斯一直以来都在为鼓动美国政府再拨给蒋介石20亿美元而不停地进行宣传……尤其在华盛顿,作为“院外援华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卢斯的公司一直在全力以赴地支持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