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西安事变(第5/6页)

最后走下飞机的是蒋夫人的女仆和厨师。因为担心遭人投毒,她每次出行都要带上厨师。多年前,在委员长安排的一次宴会上,张学良曾被人下毒,险些丧命,这次到西安,他可以利用吃饭的机会回敬她一下,但这么做却没有必要。

张学良身穿笔挺的军装从火把圈外走了过来,朝美龄深鞠一躬。多年之前,多才多艺的张学良曾追求过她,而现在,他却成了绑架她丈夫的人。

在头戴皮帽的东北军的护送下,一行人驱车通过吊着屠杀学生的军官的那座城门,穿过几条偏僻的小巷,来到监禁蒋介石的那栋平房前。进门后,蒋夫人走到委员长面前,递给他一个东西。那东西很小,被委员长紧握在手里,其他人则礼貌地转过身去。委员长笨拙地把手抬起来遮住脸,然后转过身来对着客人们,咧开嘴巴笑了——自被抓以来,他已经有11天没有佩戴假牙了,美龄把备用的假牙给他带来了。

第二天(12月23日)上午,蒋夫人的厨师把茶泡好,委员长则跟宋子文、端纳、美龄、戴笠和张学良几人一起坐在一张茶几前。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各地的军阀和军阀派来的代表们不断从这里进进出出。他们最担心的是当地的铁腕人物杨虎城,以及西安邻近地区的那些支持此次兵谏的军事指挥官们。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张学良向美龄汇报:“杨虎城和他的手下不愿意释放委员长。他们说,子文和夫人对我都很好,我的脑袋可能会保得住,但他们的呢?他们现在开始怪我不该把他们牵扯进来,并且由于他们提出的条件一个都没有得到满足,如果现在就释放委员长,他们的下场可能会更惨。”

不过,即便是杨虎城这样的强硬人物也能被周恩来说服,关键是看达成什么样的交易。戴笠同意释放一些政治犯,并发电报做出指示。另外,还达成了保证杨虎城及其下属人身安全的秘密协议,有一笔数量可观的款项在外国银行的账户里被周转。人们喝掉了大量的“拿破仑”牌白兰地,抽掉了很多箱50支一听的英国香烟,最终商定出了一个新内阁的雏形。大家承认黄埔系和CC系的人过于亲日,一致认为可以由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陈诚将军取代何应钦担任国防部部长,而新内阁则应由宋子文来主持。委员长原则上同意了八项要求,不过他拒绝做出书面保证,坚持只能当着夫人和大舅哥的面做出口头承诺。他这么做实际上等于说,在这个世界上他最不会背叛的就是这两个人。不过听了他的这些话,子文肯定会有点儿恼火,因为蒋介石说的话很少算数。

进入这个房间里的还有周恩来。张学良把他向蒋夫人做了介绍,周恩来显得精明干练,彬彬有礼。24日和25日这两天,周恩来与委员长谈了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周恩来在讲话。由于他们曾在黄埔军校共事的关系,周恩来称蒋介石“校长”。蒋介石在事后提到这次会晤时,称周恩来是他见过的“最通情达理的共产党人”。在另一个场合,他还曾动情地向周恩来“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他在这里指的是周恩来出面与铁腕人物杨虎城交涉,向杨保证他会从子文那里拿到一笔钱离开中国远走他乡,从而最终说服杨虎城放了蒋介石。周恩来这么做算是救了蒋介石一命。此外,他这么做显然也是出于共产党政策的考虑:如果要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得不尽最大可能吸纳更多的国民党右派加入其中,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得要蒋介石来担任这个联合战线的名誉领袖。

蒋夫人对周恩来对国家事务的理解也颇为赞许。据说有一次周恩来曾肯定地对她说:“在当前时期,除委员长外,再无第二个人能担任这个国家的领袖。”周恩来向来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他进一步补充说:“我们没有说委员长不抗日,我们只是说他的抵抗不够坚决,或者说做出的反应还不够迅速。”蒋夫人回答说,将来国内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而不能诉诸武力。她态度坚决地对周恩来说:“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到底在西安转手了多少钱,从未有人透露过,这也并不重要。宋子文当时是除杜月笙之外中国最富有的人,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孔家和蒋家。他们对钱并不像那些绑架者们那样看得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