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青帮阴谋(第8/12页)
由于南京局面混乱,蒋介石继续乘坐炮舰沿江而下,直奔上海。3月26日,星期六,即“左”派完全接管上海、巷战结束的两天之后,蒋介石的炮舰抵达了上海外滩。除了外国租界之外,这个城市的所有地区全部处在以周恩来为首的过渡政府的控制之下。城里只有极少数蒋介石的部队,并且还是同情“左”派人士的那些人,其余的都在远处的郊外伺机而动。蒋介石与他的参谋军官们登岸后,立刻被专车接到位于法租界外祁齐路上的旧外事大楼。在那里,他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黄金荣,他俩私下商谈了很久。
在会见下一位重要的来访者之前,上海公共租界英国警务处政治科科长帕特里克·吉文斯不请而至,他交给蒋介石一张通行证,特许他可以随时带领自己的卫兵出入公共租界。以前从未有哪个国民党将领享受过这种特权,这是杜月笙和费信惇达成交易的一个附属成果。
蒋介石在上海的峰会继续进行。张静江一行四人前来拜见,另外三人都是这位百万富翁的密友: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李石曾,国内头号反共学者、蒋介石长子的新任老师吴稚晖。张静江能够掌控各界精英的秘密,除了他本人聪明过人且善于钻营之外,还因为在这些人高升的路上,他都曾慷慨地出钱相助。这个举动让那些人臣服于他,而他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驱使他们。在他的努力下,李石曾和吴稚晖都在负责保管紫禁城珍宝的一个政府委员会里谋得了职位。对一个从事国际交易的中国古董商来说,紫禁城里的那些财宝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925年,李石曾又担任了故宫博物院的院长。
北伐期间,蒋介石委任这4个人担任他在上海一带的“特使”,做他的耳目。现在,他们聚集到祁齐路的指挥部,向蒋介石汇报他们搜集到的情报。这4个人离开后,蒋介石又接见了从他的家乡浙江省来的一帮银行家和上海商会的一批保守派代表。听取了他们汇报的情况后,蒋介石和他的参谋军官们凝视着一张上海地图,考虑如何重新部署手下的军队。当时,上海城内只有3 000名国民党士兵,并且主要集中在工人居住的闸北区,蒋介石并不信任他们。蒋介石随后又同黄金荣、杜月笙,以及上海三大亨中的第三个成员、蓝帮首领张啸林聚到一起,制订最后的计划,准备把上海从共产党人手中夺回来。
与外国租界当局的恐惧相反的是,“左”派取得胜利后,并没有实施大屠杀。共产党对这个城市的控制还很薄弱,总共只有不到3 000名带着武器的工人替代那些被打跑的警察执行巡逻任务。临时组建的市政府控制在共产党人的手里,但很多共产党员和工人领袖仍然不完全相信蒋介石会对他们下手。兴奋之余,很多共产党人仍在憧憬着重新联合国民党成立联合政府的光辉前景。那些承认两党之间存在尖锐分歧的人正试图寻求在政治上安抚蒋介石的办法,而不是准备迎接一场军事上的对抗。
3月30日,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杭州,蒋介石的军队和青帮动手了。他们关闭了工会的办公室,殴打或杀害反抗的人。上海的“左”派对此仍没有警觉,他们并没有把此事看作一个预兆。
与此同时,蒋介石态度坚决地向采访者们表示说,“没有发生分裂”,“国民党内部仍很团结”。第二天,他在上海实行戒严。按照计划,青帮出面成立了一个“温和的”工会组织,以便制造混乱,削弱“左”派在工人中的力量。
接下来的两周中,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地发表团结声明,在向上海的无产阶级示好的同时,也迷惑了那些“左”派的对手们。正如前一年他在广州政变前夕的所作所为一样,他的对手们被他那前后矛盾的声明搞得晕头转向,搞不清他下一步会干什么事。3月28日的《字林西报》激愤地说:“如果蒋介石想从共产党人的手中夺权,他必须快速而又无情地采取行动。”而在4月8日,该报又报道说:“他对共产党人那种半心半意、心怀歉疚的攻击让人不敢断定两派之间的裂痕是否真的不可修复。”
4月1日,被解职的国民党中间派汪精卫结束在欧洲的流亡生涯,返回国内,这再次给蒋介石提供了一个迷惑敌人的机会。汪精卫此次回国是为了接替蒋介石,再次担任国民党主席一职。蒋介石拿出两天的时间,恭敬地与一年前在广州向他屈服的汪精卫进行商谈,参与谈话的还有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三人就将共产党从国民党政府中驱逐出去是否明智一事展开了争论,汪精卫同意组织一次党内会议来“商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