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与熊共舞(第14/16页)
新兴的中产阶级领导者们害怕苏联的原因则与他们完全不同。这些人在民族主义刚开始兴起时,也曾支持过孙文,但他们很快发现孙文的政治倾向开始向左转了。如果孙文转向的结果是“民族主义的”,也就是说,能够扩大中国人参与世界市场的途径,那么他们也很愿意做出某些牺牲。他们需要稳定的环境来享受和拓展他们新积累的财富。孙文走得太远了。在他的领导下,苏联人在他们的餐馆里吃饭,中国共产党则不断深入到工人阶级当中,鼓动、组织并提倡工人罢工。
新兴的商界人士和守旧的富商们都注意到国民党的军队已经逐渐形成规模。这支现代化的军队将很快成为这一地区甚至是整个华南地区的主导力量。商人们明白,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无力反抗了。
广州商团正在秘密地获得英国人的支持,不断扩充商团自卫队的力量。广州本地资助自卫队的主要是商团团长、势力强大的汇丰银行的大买办陈廉伯。陈廉伯[10]就像一只雪山玄豹,是一个危险的对手。他开办的企业有缫丝厂、保险公司、10家银行以及数不清的当铺。他在十几个国家都有财产和数十栋房屋。同时,他还是华南三合会中的一个主要领导。作为汇丰银行的买办,他是全世界最有实力的华人金融家之一。他个人的商业帝国拓展到了环太平洋一带,并深入到了欧洲和美国的广州人居住区。1923年秋,他逼迫每家广州公司都要捐出150美元——这个数目可以支付一个自卫队里全职队员半年的薪水。到1923年年底,自卫队已经发展到了50 000人。
自卫队队员从持同情态度的英国商业集团那里获得武器和经费,此外还有英国政府的暗中帮助。子文实施紧急募资措施的那几个月里,自卫队员们开始囤积枪支弹药。这些人当中流传着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口号:把广州从布尔什维克手中解救出来。
汇丰银行的某个人从德国的一家公司又订购了5 000支步枪、5 000支普通手枪、左轮手枪和弹药。这些武器被装上了一艘挪威货船,从阿姆斯特丹起航运往中国。该船向孙文的政府提交了入境申请并获得了批准。后来的事实证明,允许入境到头来是一场骗局。8月10日,该船抵达广州港口,随后便被国民党军队截获。在两艘炮艇的掩护下,货船驶入黄埔,那批枪支弹药被卸了下来。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黄埔军校的学员们已经进入戒备状态。蒋介石这支还没有作战经验的军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8月26日,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威胁孙文,如果国民党军队进攻商团自卫队,英国海军将进行干预。勃然大怒的孙文给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发了一封电报提出正式抗议,同时呼吁国际联盟出面,不过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实际上,国民党军队并非受孙文之命劫持这批军火,下命令的是鲍罗廷和蒋介石。
商团要求归还军火,并为此举行了抗议示威,导致全城米价飙升。鲍罗廷敦促孙文下令进行军事管制,不开业的商店一律查封,并禁止贵重物品转移出城。孙文同意了。广州城立刻实行了戒严,此时鲍罗廷指挥着全局,他指导共产党员督促工人和农民起来抵抗商团武装。就在广州的命运悬而未决之际,孙文却认为不能因小失大,耽误了他的宏伟计划,因此突然决定撒手不管广州的地方事务,并离开广州城去进行他那期望已久的北伐。鲍罗廷怒火冲天,蒋介石几乎快要发疯了。就在广州局势一触即发之际,“伏罗夫斯基”号轮船载着苏联早已答应却一直没有运来的第一批军火——步枪、机关枪和大炮,从海参崴到达了广州。
听到这个消息,孙文命令鲍罗廷把苏联新送来的这批军火立即运到前线。蒋介石只关心广州的局势,他劝鲍罗廷说现在不是迁就孙文的时候。气急败坏的孙文从前线发来电报,让蒋介石立即前去与他会合,蒋介石拒绝了他的要求。
到了10月,商团提出用20万美元赎回那批被没收的军火。由于苏联援助的军火已经到达,孙文觉得可以交还他们一些,他决定还给他们一半。蒋介石也同意交还武器,但不给弹药,并一直拖到把从苏联新近运来的大炮安置到位后才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