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投身革命(第4/9页)
各地帮会成员发展得很快。由于满族人入关彻底打碎了中国人的正常生活,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全国各地的农村到处是流浪汉、前朝士兵、游民、乞丐、盗贼、暴徒、杀人犯、劳工、各色商人、江湖艺人、工匠、士子和政治流亡人士。为了接纳各色各样不断增多的成员,各地三合会的组织规模成倍地增加。到了19世纪,已经出现了数百个附属帮会,他们之间仅保持着名义上的联系。其中的一些,如哥老会[3],属于罗宾汉式的帮派,其成员由穷人、农民和运河船工组成,他们建立了一整套以走私为代表的地下经济网络。
很多在正常社会中晋升无门的冒险者都加入了三合会。通过各地的组织,这些野心勃勃的人能够操纵大量资金和闲散劳力,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获得相应的补偿。一些地方的三合会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爱国组织,而另一些则借爱国之名行犯罪之事。其他的则两者兼而有之,表面上是爱国的组织,暗地里由一根看不见的“暗线”连接着一个犯罪组织。上海的洪帮就属后一类。
任何一位被人疏远、受到欺辱或遭受挫折的人都能在三合会里得到关爱。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加入三合会,掌握帮会成员之间的接头暗号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他们在茶馆里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端起茶杯或饭碗,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与兄弟帮会成员取得联系。像西方社会里的工会组织一样,只要有需要,三合会总能提供相应的帮助。不过,一旦成为帮会成员,终生再难退出。
1894年,宋查理和孙文决心在上海与另一个小圈子里的谋逆者携手合作时,他们把革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团结各地三合会的潜在力量上。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许多三合会组织从政治斗争转向了谋求经济利益,现在是时候带领他们返回他们最初为之奋斗的事业上了。孙文估算了一下,全国各地约有3 500万三合会成员,这些人很有可能再次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来。他明确表示,自己将以推翻清政府、创建一个“充满机遇的亚洲”为己任。他遍邀各地好友和会中兄弟加入他的团队,宋查理也加入进来,成为他从事的秘密活动的谋划人员之一。
他们很快便开始策划一次武装暴动。
在查理位于虹口的家中的书房里,摆着沉重的黑木椅子和一张大办公桌,一派西式风格。那些密谋反叛的人们在这里通宵达旦地策划,为起义做准备。他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广州——一个视暴动为家常便饭的地方。1894年的广州城,周围的乡村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挤满了小股海盗和走私犯,孙文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熟悉,可以把他们发动起来对付朝廷军队。城里的地下组织控制在三合会手中,只要付钱,帮会成员就会起身响应。他们推断,一旦广州落入孙文的掌控,就可以在那里组建一支军队,然后从清政府手中夺回天下。
就在孙文住在宋家期间,一位亲日的朝鲜领导人被诱至上海后遭到刺杀。孙文的这个小团体没有参与这次刺杀行动,无法善加利用此事,但洪帮中有很多人总是喜欢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给北京的政权制造麻烦。那个人的尸体被装在中国海军军舰里运回了朝鲜,在当地分尸示众,以恐吓叛乱者。日本对此事非常恼怒,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这将把清政府的所有精力都牵制在北方。
1894年8月1日,战争开始了。而此时的孙文还没开始组织广州起义所需的人马。他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更为广泛的政治组织,以及找到稳定的经费来源。孙文安排宋查理及时给他反馈事态的发展情况,自己则动身去了夏威夷。1894年11月24日,他开始召集人员,筹建一个名为“兴中会”的组织。有120名在夏威夷的华人加入该组织。
1894年12月,孙文仍在夏威夷奔波,寻求资金支持,这时宋查理给他来了一封急信:清政府在日本人手中遭遇了一连串的惨败。国人对此公愤极大,他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看到此信,孙文极为振奋。1895年1月初,他从檀香山奔赴香港。一些夏威夷华侨也追随在他左右,准备回国参加暴动。宋查理则继续留在上海负责财务保障,同时充当孙文在长江流域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