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34/3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丰田公司曾为日军制造卡车,战后,在盟军占领当局的经济管制下,丰田发展缓慢,开始制造民用汽车。战后丰田推出的第一款车是受美国军用吉普影响而设计的丰田BJ吉普(亦称为4x4),在此基础上,丰田于1951年开始生产“陆上巡洋舰”(Land Cruiser),从1950年代至进入21世纪,这款车先后更新了10代,成为丰田历史上市场寿命最长的一款车。截至2008年,“陆上巡洋舰”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售出了600万辆,并多次成为巴黎-达卡拉力赛的胜利者。

进军F1汽车大赛的丰田『赛立卡』赛车。

丰田运动800型轿跑车(1966)。

丰田『皇冠』1955年的首批车型。

丰田『陆上巡洋舰』1951年的样车。

1967年,丰田英二(Eiji Toyoda, 1913—2013)作为他的表兄丰田喜一郎的继任者,主管了公司的业务,保持了公司的家族传统。他曾在1950年代初期在美国访问了3个月,详细考察了福特公司的生产管理和制造程序,这些经验帮助他引领丰田汽车公司成为日本最有效率的汽车制造厂商。为了促进汽车的销售,丰田公司甚至开办驾驶训练班,向公众提供学习驾驶的机会。这一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学会了驾驶的年轻人,在购车时都愿意购买自己学习驾驶时所开的那辆车。

1954年,丰田推出“丰田皇冠”(Toyota Crown),这是第一辆从引擎到车身完全是在日本自主生产的汽车,也是该公司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不但很快成为日本国内最畅销的车种,并于1957年首次打入美国市场。随着不断努力开辟其他国际市场,到1965年,丰田公司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每个月生产5万辆汽车和卡车,并在1960年代末期,成为美国汽车市场上最大的外国供应商。

与此同时,丰田公司也开始着手生产自己的运动型轿跑车,首个推出的车款是“丰田运动800型”(Toyota Sports 800, 1967)。一方面,从丰田自己的量产车“帕布里卡”(Publica)借用来36匹马力的引擎,经改装后提高到44.4匹马力;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采用铝合金材料,以降低车辆的自重,加上平滑矮小的车身、颇有赛车感的外形以及可以让发动机在寒冷天气里更快升温的手动操作的车头格栅等配置,这辆号称是“为所有人设计的”平民版轿跑车(a sports car for everyone)很快就广受欢迎,并且入选了日本汽车名人堂。

1982年,丰田喜一郎的儿子丰田章一郎(Shoichiro Toyoda, 1925— )接任了丰田公司的总裁。在他任内,丰田推出了价格实惠的中级引擎轿跑车MR2。这辆由专家设计的轿跑车,装有16气门的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和全盘式制动器,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

此后,丰田的发展脚步越发加快了。1983年,时任丰田董事会主席的丰田英二提出要针对海外市场创建自己的高端品牌,启动了“F1计划”(Flagship-1),以梅赛德斯-奔驰和捷豹为主要追赶对象,建立起以内田邦博(Kunihiro Uchida)为主要设计师、拥有3900名员工的试制团队,前后制作了450辆原型车,终于,丰田的高档车款“雷克萨斯”(Lexus LS400)于1989年在美国底特律汽车大展上亮相,登陆美国市场。1997年,丰田的四门轿车“普锐斯”成功推出,成为世界上第一款批量化生产的油电混合动力车,确立了丰田在这个领域里的领先地位。

丰田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世界汽车大赛的舞台来展示自我。丰田“赛立卡”(Toyota Celica)曾先后在1993年、1994年、1999年度的世界汽车拉力赛(World Rally)中获得冠军,并于2002年首次进军世界最高级别的F1汽车大赛。

为了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丰田公司在世界上26个国家开设了工厂,并通过这种途径,与所在国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态势。目前,丰田已经先后与中国的广州汽车公司、四川汽车公司以及印度、捷克的汽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9年,丰田章一郎的儿子丰田章男(Akio Toyoda, 1956— )接任丰田汽车的执行董事兼社长及首席执行官。这位身手不俗的业余赛车手,上任伊始便不得不面对丰田公司60多年来遇到的最大挑战——由于油门踏板故障,丰田召回了800万辆汽车。这不仅给公司造成了超过1.9亿美元的财务损失,而且给一向质量良好的丰田信誉蒙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