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25/36页)

2013年,艾戈尔离开奥迪设计部门,前往在2010年已经被大众集团收购的“意大利设计”(Italdesign),负责该设计中心的设计事务。

(三)英国

历史上,英国以出品顶级豪车、有趣的小车、超级跑车三个类型为主。目前豪车品牌有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劳斯莱斯(Rolls-Royce)、名爵(MG)、宾利(Bentley);超级跑车有莲花(Lotus);一般性乘用车有阿斯 卡利(Ascari)、奥斯汀(Austin)、卡特汉姆(Caterham)、美洲虎(Jaguar)、路虎(Land Rover)、摩根(Morgan)、路华(Rover,或译成罗孚);有趣的小车有迷你(Mini)等。但很多英国车厂的实际拥有者已经转手为德国或其他国家的厂商,未必是以英国设计师为主了,甚至有一部分英国车的主要概念是来自外国设计师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1.奥斯汀汽车有限公司

英国奥斯汀汽车有限公司(The Austin Motor Company Limited)的历史几乎可以看作英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缩影。自公司的创始人赫伯特·奥斯汀(Herbert Austin, 1866—1941)在1905年时制造了第一辆奥斯汀汽车起,直到1918年左右,奥斯汀始终是英国汽车工业的领导者之一,雇员人数多达2万人,赫伯特·奥斯汀的名言是“让广大民众动起来”(Motorize the Masses)。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汽车市场急剧萎缩,公司也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境地。赫伯特·奥斯汀曾请求员工停领资薪,员工们同意了,公司得以幸存下来。直到1922年,被称为最便宜的小车——Seven车系成功上市,才使公司转危为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汀公司除了继续制造汽车外,也生产卡车和飞机,并制造了“兰开斯特轰炸机”(Lancaster Bombers)。从二战结束后的1947—1952年的5年间,奥斯汀公司生产了100万辆汽车,并成为对美国出口最多汽车的汽车生产商。奥斯汀公司的生产许可协助德国的宝马车厂迅速成长,同样的合作方法也使得日产汽车受益匪浅。

1952年,奥斯汀与诺菲尔德车厂(Naffield)合并,组成英国汽车公司(British Motor Corporation,简称BMC),旗下包括莫里斯车房(Morris Garages,简称MG)、沃尔斯利(Wolseley)、莱利(Riley)等数个品牌。公司总部设在英国长桥(Long Bridge),主权由奥斯汀车厂掌控。

阿尔法-罗密欧的『努沃拉』概念车。

奥迪『酷阿特洛』概念车。

奥斯汀-希利『小精灵』轿跑车(1960)。

1956年爆发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国的汽油供应非常紧张。因此,外形小巧、油耗低的汽车成为市场的新宠。随着汽车工程师、设计师唐纳德·希利(Donald Healey, 1898—1988)的加盟,BMC公司从1958年开始生产低价位的奥斯汀-希利“小精灵”敞篷小型轿跑车(Austin-Healey Sprite),填补了小排量跑车市场的空白,非常受欢迎,因其车灯的突出位置,而被英国民众昵称为“蛙眼”(Frogeye)。奥斯汀设计紧凑型的汽车是很有成就的,为了提高敞篷车车身的坚固程度,这辆“小精灵”车采用了环绕车身底盘的后悬架来提供支撑力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以钣金车身面板承受部分结构应力的量产轿跑车。而1968年推出的“迷你”车就更加畅销,一直进入到21世纪依然是市场中的热点。

1968年,BMC与罗孚(Rover)车系合并,命名为英国利兰汽车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但奥斯汀品牌名称仍然得以保全。1975年,由于利兰公司汽车的设计和质量都出现问题,最终被收归国有。但公司的营运依然不振,于是在1982年,公司又被命名为奥斯汀-罗孚(Austin Rover),奥斯汀依然继续其主打产品,生产运动型小车,罗孚则侧重于豪华的车型。1983年,奥斯汀-罗孚公司推出了5门的掀背车“玛依斯特罗”(Maestro),在英国的家庭车市场中争得不少的份额。

1986年,奥斯汀-罗孚公司重新私有化,1987年,公司更名为罗孚集团(Rover Group),虽然奥斯汀的汽车仍在继续生产,但已经不再冠以奥斯汀的品牌名号了。1988年,罗孚集团被英国最大的军工企业不列颠航天公司(British Aerospace)收购,此后所生产的汽车,均冠以罗孚或MG的品牌名称。不过,这类车厂在全球化浪潮中始终难以保全。1994年,奥斯汀被德国宝马汽车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到2000年再次被宝马卖给了英国凤凰财团,2005年4月最终 宣布破产。2006年,中国的南京汽车集团以5300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原罗孚集团中的MG和奥斯汀,宣称有权起码在中国市场使用奥斯汀的品牌名称。不过,南京方面的重点放在重新生产MG品牌的轿跑车,而奥斯汀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度远低于欧洲市场,因此奥斯汀品牌是否有机会复兴,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