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当代汽车设计(第11/36页)

在1970年代,美国车厂还生产过一类被称为“肌肉车”(Muscle cars)的马力更为强悍的车型系列,和欧洲那些价格昂贵、设计精美、操控性能优良的大功率轿跑车不同,这种“肌肉车”价格比较平实,主要用来在公路上行驶而不是为赛车而设计,它们通常车型不大,多为两门车,却塞进一个八缸的大引擎。设计上有意识突出强壮感,开起来虎虎生威,颇受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进入成年期的战后婴儿潮中部分男士的欢迎。比较典型的有道奇车厂的“挑战者”(Dodge Challenger, R/T 440, 1970)、普利茅斯的“跑路鸟”(Plymouth Road Runner, Sperbird, 1970)、福特的“野马”(Mustang, 1971)、庞蒂亚克的“穿越美洲”(Trans Am, 1975)等。

福特野马的明星车款——GT500。

道奇『挑战者』。

保时捷的356A。

捷豹E型车。

英国汽车公司推出的MGA轿跑车。

普利茅斯的『跑路鸟』。

庞蒂亚克的火鸟。

美国运动型轿跑车的代表作品——福特公司的『野马』。

英国斯库塔卡车厂生产的MK1微型汽车。

法拉利的250『加州蜘蛛』。

宝马『伊瑟塔300』的乘客,要掀开车脸,扶着方向盘上车。

除了美国之外,澳大利亚也生产过自己的“肌肉车”。由于油耗较大,因而在1970年代经历了石油危机之后,这股“肌肉车”的热潮冷了下来。不过,到1990年代,又出现过抬头的趋势。稍后出现的“皮卡”实际上也是这类“肌肉车”的延伸。

4.微型车

战后时代,各国都在研发微型车,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德国大众的“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 1938—2003)、意大利菲亚特的新500“米老鼠”(Fiat Nuova 500, 1957)、法国的雪铁龙2CV(Citroën 2CV, 1948—1990)和奥斯汀的“迷你”7型(Austin Mini Seven, 1957)。其他车厂也有尝试做超级微型车的,比如日本苏巴鲁的360(Subaru 360, 1956)、德国汉克尔的“微巡逻”(Heinkel Cabin Cruiser, 1957)、荷兰巴姆比诺的200(Bambino 200, 1955)等。其中最极端、最小的是英国斯库塔卡公司生产的MK1三轮微型车(Scootacar MK1, 1957),还有宝马汽车的“伊瑟塔300”(BMW Isetta 300, 1955)和英国皮尔的P50(Peel P50, 1963)。

英国奥斯汀的“迷你”(Mini)车,在1960年代成为英国重要象征,截至2000年,迷你车的产量已经达到5亿辆。

阿列克·伊西格尼斯爵士(Sir Alec Issigonis, 1906—1988)设计、英国汽车公司(BMC)生产的这辆“迷你” 小车,不仅拥有玲珑的尺寸、笔挺的轮廓,杰出而可靠的操控性能,更具有令人惊讶的装载容量——车身虽然只有3米长,但由于高效利用空间的配置使得汽车80%的底盘面积可供乘客和行李使用,因此,除了装进一个正常尺寸的引擎之外,还能搭乘4名乘客和他们的行李!在派拉蒙公司2003年摄制的影片《偷天换日》(The Italy Job ,此片有两个版本,1970年以1969年“迷你”为主,2003年新片则以当年推出的新款“迷你”为主)中,对这一点曾有相当生动的描写。此车的研发最初是为了因应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冲击。1956年英法和埃及爆发冲突,苏伊士运河被封锁,石油供应大受影响,英国大型汽车的销量大幅下跌。BMC启动快速研发微型车计划,成立“迷你”设计团队,由伊西格尼斯本人、杰克·丹尼斯(Jack Daniels 1912—2004)及克里斯·金翰(Chris Kingham)组成。“迷你”最初是在奥斯汀(Austin)和莫里斯(Morris)厂牌下销售,名为“Austin Seven”和“Morris Mini Minor”。两车的性能都很好,曾在1964—1967年间4次在蒙特卡洛拉力赛中获胜。首批量产的“迷你”在1959年投放市场,大受欢迎,前轮驱动,发动机横置的设计,对后来的小型车设计影响尤为重大。这辆车在1999年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汽车之中的第二名,仅次于福特T型车。

四、石油危机之后的汽车设计